路易斯康发现本质,追求完美的设计理念是

路易斯·康

生卒年月:-

设计理念:一切从原点出发,发现内在本质,追求完美。

美国建筑师学会设立的“二十五周年建筑作品奖”是建筑界的经典集合。

该奖每年选一件二十五年内的传世之作,自-年共选45件。其中,路易斯·康的经典数量高达5件,仅次于埃罗·沙里宁的6件。这个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疤面男子,凭着一腔热血和坚韧,终于成为了一代大师。

可即使他盛名在外,熟悉的人提起他,仍然是一些刺眼的评价:

“丑”、“腿瘸”、“说话含混不清”、“令人讨厌”、“背信弃义”……讨厌他的人满脸憎恨,爱他的人却也爱得发狂:

哈佛研究生为了他宁愿当小三,终身未嫁;耶鲁研究生为了他与家人决裂,甘忍一生孤苦。

憎恨与爱慕两极化。

人们往往用伟人的事业成就来评价其一生。似乎有了贡献,所有缺点都可以忽略不计。却也忘了,正是因为那些瑕疵和斑驳,才让伟人褪去光鲜、隐去脚底的五彩祥云,落地成了普通人。

路易斯·康也是如此。

他的确“经手之筑都是精品”,却也的确耿直、风流,伤了很多人。

路易斯·康出生在俄国殖民的爱沙尼亚,是典型的犹太民族。

父亲精通六国语言,是军中的军需官(财务),母亲是一名竖琴伴奏师。他从小就受到犹太人的传统教育,喜欢观察、思考。

3岁时,路易斯观察火太过专注,于是探身入壁炉拿煤炭,结果围兜起火,手和脸被严重灼伤。

强撑着捡回一条命,却被父亲直接泼了一盆冷水:“还不如死了。”

这句话如一个诅咒一般,笼罩了路易斯的整个童年——

5岁因反犹太浪潮逃难到美国费城;6岁感染猩红热,落下大嗓门和不便的腿;7岁入学,成了同学口中的“疤面人”……人生坎坷得比死都难。

路易斯变得越来越内向。

不过他的观察能力依旧很好,尤为善于画画。不仅考上了艺术类高中,还获得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高中组的冠军,被录取且获得了四年的奖学金。

这时候,路易斯·康却迟疑了。偶尔的建筑史课程让他发现了自己的另外一个喜好——建筑。他考虑再三,决定放弃奖学金,到宾夕法尼亚建筑系就读。

为了求学,他贷款、当助教、打零工……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时,路易斯·康获得了布鲁克设计奖铜奖。

随后路易斯·康进入设计院,成为了一名绘图员。一次聚会上,路易斯·康遇到了学妹埃丝特,一见钟情,不顾埃丝特已有男友,展开了热烈的追求:

埃丝特停步看花,他就把整个橱窗的花都买下来送给她。去欧洲旅行,买各种礼物送她……这种霸道总裁式的追求,让埃丝特心动,最终和男友解除了婚约,不顾父母反对,嫁给了路易斯·康。

可结婚没多久,美国纽约股市崩盘,路易斯·康失业,只能和妻子搬回了丈母娘家。

吃软饭的日子不好过,可路易斯·康坚持了两年。两年间他想方设法地学习建筑:加入带哲学思维的丁字尺俱乐部、创办建筑研究团队、考证……两年后最终找到了工作,却因为国家经济和种族问题,只能设计一些低收入住宅。

但路易斯·康不放弃,他拼命地刷存在感:当监理、参加竞图、出书……用了9年的时间,在低预算的胁迫下,形成了至简的设计风格。并且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为日后建筑、结构、设备的整合埋下了伏笔。

46岁时,路易斯·康在妻子及朋友的资助下,开办了自己的事务所。招了一位哈佛毕业的安妮为景观设计师。

吃软饭的康真正站起来了。

站起来的第一件事是响应安妮的崇拜,让她成为了自己的秘密情人。

情场得意的路易斯·康事业也顺了起来。凭借出的书和发表的文章,被耶鲁大学聘请为建筑设计的讲师。工作室也开始承接精神病院、私人住宅等设计案。

不久后,一次机缘巧合的经历让路易斯·康发现了自己。49岁时,康受到罗马美国学院的邀请,到罗马担任建筑讲师。他在希腊和埃及参观了卡纳克神庙、阿斯旺神庙和金字塔后,顿悟了。

以往所学和传世古迹慢慢融合,让路易斯·康得到了深刻的感悟:

一栋建筑不可亮度的精神,有赖于其可量度的实际情况和构件。

这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体相合的结果。路易斯·康用了31年,精研绘画、哲学、建筑之后,得到了质的飞升。

之后路易斯·康便开启了屌丝逆袭之路。只不过,脑门泛着绿光——埃丝特发现他出轨后,也红杏出墙了。

担任讲师时,路易斯·康捡漏,得了耶鲁美术馆扩建项目。对此前建筑系主任很是不满意:“这注定是二流建筑师完成的二流作品!”

路易斯·康顶着压力,用作品狠狠地回击了对方一个耳光。

在耶鲁大学美术馆扩建项目中,路易斯·康主要做了三点创新:

(1)将厕所与楼梯等服务型空间集在中央,被服务空间分布两侧。

(2)利用特殊的四方体楼板整合了机电。

(3)简洁——比如,由下至上,根据承受力选择不同粗细的柱子。

耶鲁大学美术馆特殊四方体结构整合机电服务空间集在中央,被服务空间分布两侧

无论是空间、设备、构件还是材料,路易斯·康都尽可能地做到了整合和简洁——他开始向完美迈进。

庆幸地是,项目成功地吸引了注意力——它被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路易斯·康瞬间有了名气。与此同时,他的感情生活也发生了变化——安妮有了。

他将安妮送到了罗马,等孩子出生后落到她自己的名下。

安妮气极了:“为什么不能离婚,然后娶我?!”

“所有事情都应该用哲学的角度思考,”路易斯·康平静地安慰她:“婚姻在人类最开始是不存在的,它只是一种手段。”

安妮忍了。这场地下情就此错过了见光的最佳时刻。

于是,项目唯一的负面成了路易斯·康因为一直改图纸或迟迟交不出图纸被耶鲁大学兴建方讨厌,他只能跳槽到自己的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三年后接手了校方委托的医学研究大楼。

这栋楼依然是捡漏得来的。但康依旧很认真。他的设计理念也在进化:

(1)服务空间和被服务空间应该各得其所,每个空间应该拥有自己的结构且依秩序排列;

(2)建筑、结构和机电应该整合在一起;

(3)精简——比如塔楼形式和结构系统应该根据粗细不同反映出排气量和受力情况。

理查德医学研究实验室每个空间都拥有自己的结构且有序排列建筑、结构、机电整合

塔楼形式和结构系统应该根据粗细不同反映出排气量和受力情况

路易斯·康的设计理念开始进步、完善,他的建筑在趋于完美。项目完工后收到了五十多种杂志的争相报道,但,甲方不满意。

他们提出了一些缺点:工期一再拖延、玻璃面太多影响化学剂、储藏空间不足、没有秘书和助理的办公室等。

路易斯·康回怼:“那是因为你们缩减了经费。”

一句话气得宾大取消了已委托的生化大楼,还将康拉入黑名单,再也不用。

好赖路易斯·康的名气已经打了出来,他开始接到萨克生物研究中心、印度管理学院、孟加拉国达卡国会大厦等项目,只是因为追求完美,他一再改图、聘请结构顾问等,几乎每个项目都赔钱。

孟加拉国达卡国会大厦

妻子看不过去了:“钱就在你手边,路易斯。你不能委屈一下去拿吗?”

路易斯·康态度坚决:“钱不算什么。”

他要的是完美。

感情生活也是。一场聚会上,他遇到了一位令他心动的女士帕蒂森,不顾26岁年龄差,依然走到了一起。而安妮,不久后被路易斯·康用冷暴力的方式变相赶走。

地位最稳固的是妻子埃丝特。可最惊弓之鸟的也是她。为了阻止路易斯·康出轨,她经常去公司巡逻。每逢这时,路易斯·康都会命人将帕蒂森的办公室门锁上,伪造无人的假象。

路易斯·康倒极为淡定,他出门考察项目去了——接到了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的委托,建造一栋图书馆。

这栋建筑堪称路易斯·康设计理念成熟后的作品:

(1)一切从原点出发——图书馆起源是一个人拿着书走向光明。

(2)发现内在本质——图书馆空间的本质是人、书本与光线的结合。

(3)追求完美——空间根据特质被有序整合、排列;结构根据空间、光线有不同排列和选择等。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院空间根据特质被有序整合、排列结构根据功能有不同的选择

所有一切都依从这个规则:一切从原点出发,发现内在本质,追求完美。

此时,他已经64岁。他用了14年,让自己的设计理念从开悟,到成熟。也用了18年来抵抗丈母娘家给予的偏见和蔑视。

事业上,路易康·康达成了自己的目标;生活上,他占尽了一个直男该拥有的所有自由和享受。

却把三个女人以及自己晚年的生活搅得一团糟。

因为“不断改图”、“长期聘请结构顾问”、“项目不断延期”……路易斯·康一直在赔钱。他不得不四处接项目;接了项目后又追求完美,改图、聘顾问、拖延工期……最终落入了“还钱要设计,设计要花钱”的怪圈。

73岁那年,路易斯·康终于体力不支,在宾夕法尼亚车站突发心脏病去世。留下多张图和四十多万美元的债务。

他用一生追求完美,却把自己的生活过得一塌糊涂。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f/82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