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公子之首袁克文

苯丁酸氮芥 http://baidianfeng.39.net/a_ht/170224/5231295.html

是袁世凯的次子,却不想亲爹称帝

熟读四书五经,精通书法绘画

极喜古玩收藏,还是戏曲票友

才华横溢,放浪不羁

得意时一掷千金,潦倒时鬻字为生

混青帮成了大佬

死时千名妓女送葬

今天我们来扒一扒这位

爱收藏有颜值的“皇二子”

——袁克文

《霸王别姬》中有一个很特别的角色,葛优饰演的没落贵族戏痴袁世卿,在法庭上为程蝶衣义愤填膺、据理力争;被冠以反动之名,他依然迈着四方戏步,傲然走向死亡。

这个为程蝶衣而生,为京剧而死的袁四爷,可以说是最霸气的戏痴了。很少有人知道,袁世卿的原型,竟然出自民国。这个原型波澜起伏的一生,远比这个角色还要精彩,还要动人:

他是袁世凯口中宁愿当名士也不愿继承江山的蠢货;他是文人墨客口中的民国苏东坡;他又是数千女子心中的柳永;他才高八斗,因与父兄的微妙关系,人们又称他为曹子健……

他拥有的那么多标签,就像一个个拼图的碎片,就着发黄的岁月逐个拼接起来,终成了他自己:深情厚义,靠情义二字走天下的民国公子袁克文。

胸无大志资深票友

袁克文自幼师从名门,仗着自己天资卓越,不好好读书。但擅于书画,求字者络绎不绝,连袁世凯都多偏爱他几分,甚至一度想立他为“太子”。

但他本质上是一个洒脱的文人,不像他父亲和大哥那样沉迷权术。而是肆意挥霍,花枝乱散,行合自己口味的事,娶合自己眼缘的妞。

袁克文和第一任妻子刘梅

在他父亲的32个儿女中(生得真多),袁克文是唯一反对亲爹称帝的“皇子”。父亲登基大典,兄弟姐妹都去跪舔。他却逍遥在外,送了父亲一首诗,最后两句是:“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袁世凯和孩子们的合影

意思是奉劝父亲当心站得高跌得重,把老本赔光。怎么看都像“反诗”,正好给视他为眼中钉的大哥袁克定抓住了小辫子。在袁克定的推波助澜下,袁克文被软禁在北海闭门思过。

后来袁世凯逝世,他便更放荡不羁,痴迷于戏剧无法自拔。他票京剧就票成大家,为梅兰芳修改戏词,梅颇为赞赏。当时著名的梨园名角,他几乎都同台合作过。

串演昆曲的袁克文。

青帮老大无心争斗

年,大哥袁克定诬陷他与父亲小妾有染,袁克文避嫌跑去上海,这一去竟让他混了个青帮老大。

当时袁克文与另一位文人步林屋,拜了上海辈分最高的大佬张善亭为师,列“大”字辈。袁克文竟成了大上海辈分第二高的人。

20世纪上海滩

当时,辈分长于“大”字的人再也没有了,黄金荣、张啸林是“通”字辈,杜月笙是“悟”字辈。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没根没底的,要在上海立住脚可不是光靠个辈分就行的。那该怎么打点关系呢?

对于我们袁二少爷来说,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砸够了钱,再加上点小心意,收买人心妥妥的。

据说他当时带给黄金荣的见面礼是10枚黄金纪念币,袁世凯专门找英国商人造的,杜月笙见了也很喜欢,又送了他三枚。

青帮合影

袁克文虽是开了香堂,广收门徒,但玩票性质比较大,他向往的并非权力之类,只是想当一个潇洒的游侠罢了。不过帮内一应事务也没落下,出门前呼后拥的,很成风景。

他在青帮混了一段时期,因无心争斗,便移居天津英租界,过起了逍遥的日子。

袁克文旧宅,位于成都道的第93号

任性收藏书如其人

袁克文自言“志在做一名士”,他极喜收藏,挥金如土,兴尽后就转让他人,十分任性。

以当时袁克文的身份和经济实力,足令许多大藏家自叹弗如。他收藏古籍,不以多为能,而以精取胜,以收藏宋元本古籍著称,而且多为名家故物、珍籍秘册,都装潢古雅、刻工精湛,为近代各收藏家推崇。

其中,按页论价的宋版书,袁克文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萃集了百余种,名其藏书楼为“百宋书藏”,后迅速增至部,遂更名为“皕宋书藏”。

袁克文字画收藏

受老师方地山的影响,他还喜欢收藏古钱币。其搜集之广,考证之精,在收藏界自成系统。集邮也是他的心头好,每遇佳品,必倾囊而购。

年,张宗昌给他三万银元到上海办报,他居然用这笔巨款在沪上搜购珍邮。张宗昌得知后要捉他问罪,他竟逃之夭夭。

爱收藏的人一般自己也善于书画。袁克文诗词歌赋,样样精通;琴棋书画,俱是行家。他年方二十就已形成自家书法风格。

袁克文作对联

他写对联有一特殊本领,即不用桌子而把联纸悬空,由侍者拉着,他挥毫淋漓,笔笔有力,而纸不坏损。

写小字也是如此,写时仰睡榻上,一手持纸,一手执笔,凭空书之。书成,字迹娟秀而无欹斜疏懈之病,令人惊叹。

袁克文24岁作,寒云集

父亲去世后,他虽分得不少家产,但也不久被挥霍一空。之后,倘若囊中羞涩,便挂笔单,煮字疗饥。

当然,他也有卖字卖不动的时候,这时他就登报减价。有一次大减价后,一日书联四十副,一夜之间就卖光了。

袁克文手书

英年早逝妓女送行

年年初,袁克文患猩红热发高烧,经治疗大有好转,可未等痊愈便到天津国民饭店会旧相好,喝花酒。回家后旧病复发,3月22日病故,年仅42岁。

家人翻箱倒柜,最后才在袁克文书桌上的笔筒里找出了二十元钱,那是他身后留下的所有遗产。

不过,他的丧事还算得上风风光光。由青帮包办,轰动一时。吊丧的徒子徒孙不下人,灵堂里挽联挽诗,层层叠叠,多到无法悬挂。

出殡那天,最突出的景致,还是那些系着白头绳、面容姣好、来路不明的女性。多为他在青楼时的相识,她们每人胸前配有袁克文像的徽章,自愿哭奠守灵。

袁克文出殡“盛况”

醉生梦死,快意人生。概括起来,这仿佛就是这位“皇二子”的一生,但又好像,远远不是。

于右任曾为他写过一副挽联: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周。

短短十字,却道尽此袁克文风骨。

感遇

乙卯秋,偕雪姬游颐和园,泛舟昆池,循御沟出,夕止玉泉精舍。

其一

乍著微棉强自胜,

古台荒槛一凭陵。

波飞太液心无著,

云起摩崖梦欲腾。

偶向远林闻怨笛,

独临明室转明灯。

绝怜高处多风雨,

莫到琼楼最上层。

其二

小院西风送晚晴,

嚣嚣欢怨未分明。

南回寒雁掩孤月,

东去骄风黯五城。

驹隙留身争一瞬,

蛩声催梦欲三更。

山泉绕屋知深浅,

微念沧浪感不平。

上面的两首诗是他在民国年间最广为传颂的名作。一九一五年,正是袁世凯酝酿称帝最热闹的时候,袁寒云做此二首,强烈反对“乃父窃帝位,改元洪宪”。据史载“克定拥乃父称帝,克文(袁寒云)时作讽诗示几谏之意,后以《感遇》诗获罪。诗云:乍著微棉强自胜,……莫到琼楼最上层。初,克文逐日辟觞政于北海,结纳名士,从者颇众。克定阴遣岭南诗人某窥克文动静,某检举《感遇》末二句诗意为反对帝制。克定禀承世凯,安置北海,禁其出入。克文唯摩挲宋板书籍、金石尊彝,消磨岁月。”(摘自《洪宪纪事诗本事簿注》)当时全国反袁称帝的人士也大多引用诗中的“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寒云诗名由是诗名大噪。直到一年以后,袁世凯驾鹤西去,袁寒云才脱离软禁之身,恢复自由之体。

他风流,不放荡,喜青楼,不龌龊。据张伯驹《春游记梦》载:庚午年冬岁夜,以某义务事共演戏于开明戏院,卸妆后,余送寒云至霭兰室(妓馆)饮酒作书,时秘密洒洒,飞雪漫天,室内炉暖灯明,一案置酒肴,一案置纸墨,寒云右手挥毫,左手持盏,即席赋《踏莎行》词云:

“随分衾裯,无端醒醉。银床曾是留人睡。枕函一晌滞余温,烟丝梦缕都成亿。

依旧房栊,乍寒情味。更谁肯替花憔悴。珠帘不卷画屏空,眼前疑有天花坠。”

可想当年情致的婉转。克文纳妾十五人,多是名妓,两情相悦则暂结琴瑟,厌烦则者流分钗,甚至为友来往。当年的观念:娶妻重德,纳妾重貌。他的正妻是刘梅真德貌双全,生子家嘏,家彰。

他的嵌字联深得“联圣方地山”的真传,妙造自然,绝不穿凿。几乎立等可得。赠秋芳的是“秋兰为佩,芳草如茵”。在勾栏中赢得了名声。再有,他精书法词章,旁及金石考订,卓然独到,收藏金石玉瓷,秘戏书画,不一不好。

在《钱币学家方地山轶闻》一文中(见今年第一期《中国钱币》),曾涉及袁寒云与方地山之轶闻。兹就涉猎所及,摭录寒云学艺方面轶闻二三事,或可稍补近世泉坛掌故。在谈到正题之前,对其身世略作简介如下:袁克文(—年),字豹岑,一字抱存,号寒云,系袁世凯次子,河南项城人。自幼聪慧异常,六岁学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习为文章,一十有五能诗赋,少有神童之称。年十八以荫生授法部员外郎,这是他一生中惟一任过的官职。以其早熟,富有才华,在至年随父居津沽时,便从老辈罗瘿公、吴彦复、方地山诸名士游。复以家教熏染,自少时就与古器物、词翰结下不了缘。及至宣统即帝位,世凯被罢官归河南乡居,寒云随之弃官回洹上。其后,寒云弃绝仕途,以贵公子蹉跎放荡著称,要以诗文酒会终其后半生。实则在他短促的一生中,固有消极的一面,而勤于著述乃是更为主要者,留下大量著作,内中不乏文情并茂之作,尤以对古物著录及其研究文章,具有参考价值。摘其可为谈助者介绍一二。

“皇二子”

对袁寒云为人为学影响之大的,无如他的老师方地山了。地山才气横溢,素有江都才子之称。举凡诗词书画和鉴古诸事无所不通,晚来以善作对联名重一时。寒云直承师学,敏学强记,大有出蓝之誉。在他出仕之前,便以文采华赡、擅长声律见称于父执辈。年,由易实甫选定其少作,刊为《寒云诗集》三卷行世。倚声之作不少,但不自爱惜,生前未能印出。直至殁后多年,始由张伯驹等人辑为《洹上词》付诸油印。地山善制联语,有联圣之称。寒云亦长于此道,所作甚多,有联贤之谓。寒云又雅嗜京剧、昆曲,为京津名票。不但精通戏剧理论,写过评戏文章,又能粉墨登场。曾与欧阳予倩、梅兰芳、马连良、俞振飞等人同台演出,论者评为字正腔圆,不让名伶。关于他演戏的故事,新近故去的掌故学家郑逸梅老先生在《袁寒云的一生》一文中,有一小段生动的记述:

(寒云)又演《惨睹》,饰建文帝,影载《游戏新报》。范君博题诗其上云:“有脚不踏河北尘,此身即是建文身。闲僧满腹兴亡史,自谱宫商唱与人”。他演该剧,触及自己身世,沉郁苍凉,回肠荡气。方地山听之,为之潸然下涕。

文中“触及自己身世”之谓,乃指与其兄袁克定有矛盾。当袁世凯称帝,改元洪宪,忽有疑寒云谋建储者。寒云乃恳请其父依清制,授为皇二子以释疑。当洪宪之际,寒云肆力购求宋版书,所得书加钤“皇二子印”,借此自晦以避祸。他们兄弟之间有难言之隐。寒云自比陈留王,一则认为才华足与曹子建相埒,二则煮豆相煎同于子桓之迫害。两人不相来往。后来寒云病殁,有黄峙青其人哀挽诗云:“风流不作帝王子,更比陈思胜一筹”。我在四十年前,买到过一厚册石印本《友林乙稿》,书本宽大,染黄纸精印,骤视之与宋本无异,乃寒云督造之书。记得此书有“皇二子印”印识,何种印文则不复记忆。往昔在古钱家骆泽民先生处,见到一枚“招纳信宝”钱拓,钤有“皇二子”椭圆形圆朱文印一方,当是寒云遗物。此印写刻甚精,与名画家溥儒常用印“旧王孙”适相媲美。兹是此二印背景不同,但印语皆贴切印主身份,体现出名士派的气味,与那些印文故作狂态者大不相同也。

关于寒云为人,昔时曾叩问过周叔弢丈。略谓:寒云学识宽,多才艺,设使分予众人,足可使多人名家。又称他赋性质直,疏于防小人,一语投契,便信之不疑,往往受人捉弄云。

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他一生花钱如流水,从未爱惜过钱财。年,袁克文到上海游玩,据说一次花去60万大洋。袁世凯临死前曾经托孤给徐世昌,所以袁克文回来后,任大总统的徐世昌要拿拐杖敲断他的腿。

袁克文自小师从硕儒严修等人,深得他们的指教和熏陶,加之他刻苦用功,所以诗词歌赋无一不精、琴棋书画俱是行家。严修在天津被誉为近代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即华世奎、孟广慧、严范孙、赵元礼),克文作为他的入室弟子,得其真传,真、草、隶、篆全都精妙,信手挥洒,尽至臻境。

袁克文曾在临帖上面花费不少工夫,尤其是《兰亭集序》碑,更为他所钟爱,为此他曾搜集了许多《兰亭集序》碑的拓片。说起《兰亭集序》还有一段佳话。

昔日吴步蟾(字茂才)有一名贵的《落水兰亭帖》,十分难得。因吴是虞族人,故帖后还有鲜于学士的跋,此帖乃得自海源阁杨至堂家,其中尚夹有包慎伯、丁俭卿致杨至堂论《落水兰亭帖》信各一札。洪宪时,吴步蟾因上书劝阻帝制,被一伙热衷帝制的爪牙所难,几遭不测。于是,吴怀抱祖传的《落水兰亭帖》求售于王式通。王是识货的行家,便留吴便饭,仔细赏玩此帖。恰好袁克文来访,王将此事告知后,克文慨然说:“我愿意送你到天津,然后乘船回南。”袁克文将《落水兰亭帖》留下,遂陪同吴茂才一起赴前门车站。可是,到了车站袁克文才发现自己竟然是囊空如洗,一文不名,只好向仆从借了五元钱,买了一张车票送吴茂才去了天津。吴茂才感动地说:“《落水兰亭帖》应该改名为《五元一命兰亭帖》了。”袁克文回来,对《落水兰亭帖》爱不释手,日日临摹,并按吴步蟾的一句戏言,在帖上题《五元一命兰亭帖》。吴步蟾回家便以村塾自隐,及至段祺瑞执政时,有京兆尹某人又邀请吴茂才北上参政,吴坚辞不就,且说:“我可没有第二个《落水兰亭帖》,再说,世上也没有第二个寒云公子。五元难得,一命难全,我再也不进京了。”此帖后转辗到了于右任的手中,足称得上是一段文坛逸闻了。

一方面因为他的特殊身份,一方面也是因为袁克文的字的确到了火候,所以无论他走到哪里,总是有人找他求字。袁克文的字体清俊超逸,毫无匠气,既有云霞意气,又抱泉石襟怀,自然不同凡响。他兴致所来,遂到处留墨,囊中羞涩了,便挂笔单,煮字疗饥。他每次南游,都是来时肥马轻裘,回去时典当俱尽,他是公子哥的脾气,不愿开口向人告帮,便只有卖字一途。有一年他在上海时,住在大东旅馆,看看过不下去,登报鬻书,由方地山、宣古愚、张丹斧、冯小隐、范君博、余大雄等代订笔单小引云:寒云主人好古知书,深得三代汉魏之神髓,主人愈穷而书愈工,泛游江海,求书者不遐应,爰为拟定书例。

袁克文书法欣赏

民国十六年(年)夏,在北返之前,他自订笔单,小引云:三月南游,羁迟海上,一楼寂处,囊橐萧然,已笑典裘,更愁易米,拙书可鬻,阿堵傥来,用自遣怀,聊将苟活。嗜痂逐臭,或有其人,廿日为期,过兹行矣,彼来求者,立等可焉。就这样十两、八两一副对联,居然求者盈门,还有是他的弟子介绍而来。二十天之期走不成,他有了钱也不想走了。这年的冬天,他又北返天津,大概钱又用光了,便在《北洋画报》上登出“寒云卖字”的广告:

连屏、直幅、横幅整纸每尺二元,半纸每尺一元。折扇每件六元,过大、过小别议。以上皆以行书为率,篆倍直,楷、隶加半,点品别议。先润后书,亲友减半,磨墨费加一成。

在他钱袋最紧的时候,从不向那些政坛上的过客们伸手、张嘴,“打抽丰”。当时的“东北王”张作霖和山东督军张宗昌都曾经聘他做高级参议或顾问之类的官员。当然,不过借重他的资格和名气,并非要他做什么事,但都被他一一回绝——二爷不伺候!一般人可能不相信,袁克文哪里会穷到这个地步,需要卖字维持生活呢?说起来也是,袁世凯死后由其盟兄徐世昌主持分家,每个儿子各分十二万元,除了现金之外,还有十根金条、若干股票、房产。袁克文因从小过继给沈氏,所以一人分得双份的遗产,大可优哉游哉。其实不然,袁克文的家产大部分掌握在其妻刘梅真手里,刘怕他挥霍成性,钱财到手不花光不甘心,所以为了以后子孙的生计起见,把持着钱财,不给他花。袁克文不过有名无实而已,只好做点儿“副业”使手头宽裕一些。

年,他的书兴甚豪,登报减润鬻书,一天写了四十副对联,全部售罄。乃购胡开文古墨,写一百副对联以酬谢友人。

民国十一年,潮汕大风成灾,死亡十几万人。面对严重的灾情,袁克文将自己心爱的字帖卖了赈灾。一幅为宋朝宣和年间的玉版《兰亭帖》精拓本,克文亲笔在上面题签和引首跋尾。还有一折扇,一面拓有古金银货币,并亲笔题识;一面是唐志君所绘的红梅。

袁克文写字有其独到之处,就是可以不用桌子,把纸悬空,由人拉住两端,他挥毫淋漓,笔笔有力,而纸无损,为一般的书家所难做到。写小字更为奇妙,因他终日吞吐烟霞,懒于起身,他便仰卧在床上,一手拿纸,一手执笔,凭空书写。写完再看,字体娟秀,绝无歪斜走样之弊。朋友们看了,无不惊叹。当时上海的各种小报纷纷请他写报头,有些小说也请他题签。一次,一个叫陶寒翠的以其《民国艳史》请他题写封面,他一挥而就。后来小说出版送给他一册,他一览之余,才大为懊悔,原来书中大骂其父袁世凯,从此他再也不敢轻易应酬了。

虞美人·落花微语江南路

袁克文

落花微语江南路,涕泪君归去

一年欢梦已成休,只有月明犹到旧妆楼。将离未忍重相见,怕更添愁怨。

人生知是别时多,可奈尊前日日总蹉跎。

浣溪沙·寄万年海上

袁克文

无赖春痕惹梦思,尊前曾记唱新词,心期但有月明知。渐许离情通宛转,休凭旧事怨差池,相逢鬓已又添丝。

踏莎行·腊月三日夜作

袁克文

乍暖还寒,才醒又醉,去来不绝情如水。

一回梦断一思量,更残烬落人无寐。昨夜温存,今宵涕泪,旧欢新恨都须记。

未应重与问佳期,佳期已自成迢递。

蝶恋花·把酒征歌拌醉倒

袁克文

把酒征歌拌醉倒。便许相思,莫被相思恼。

每到寻欢欢更少,何如自遣归车早。纵是风花无限好。已近黄昏,零落天涯道。

回首江南人渐老,心情我亦同秋草。

蝶恋花·十二红楼成小住

袁克文

十二红楼成小住。尽夜东风,消得愁无数。

花自纵横莺自语,当时末辨人何处。香暖灯昏轻与诉。纵隔银屏,还怕春流露。

莫问閒情深几许,乱红飞尽桃千树。

浪淘沙·明月一梅花

作者:袁克文

明月一梅花。春在谁家?东风枝上著些些。

红到人间春有几,莫漫横斜。香雪尽无瑕。且自妍华,疏寒可许遍天涯。

道是江南花更好,不向尘沙。

往期:这段合唱,我循环了好几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lcbx/61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