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日期已定家长的心情就像妹子等男友,怕
开学or不开学,已经成了魔都家长的一块心病。神兽砸手里快三个月了。起初以为他是期货,到期就可以出手,后来发现是坑货,放在家里一刻不得安宁,到最后发现再这样下去成坏账了,这个学期搞不好都没戏。
老实讲,开不开学,家长的心理是很矛盾的。
听闻4月27日初高三开学,作为家长,先是狂喜,喜完了开始忧,小孩戴口罩上学靠谱不?
心情之矛盾,犹如初恋少女等男朋友,既怕他不来,又怕他乱来。
我总结下来,关于开学这事,家长的想法主要有“一喜两怕”。
一“喜”跟小孩斗智斗勇有多痛苦,“听说开学有期”就有多快乐;
督促小孩写作业有多费力,“听说开学有期”就有多快乐;
被熊孩子怼得有多想吐血,“听说开学有期”就有多快乐;
唯一能跟“送小孩上学”相媲美的,唯有14天隔离期满,呼吸到门外的空气那一刹而已。
不,隔离期满的喜悦跟这比都不值一提。隔离只是失去了肉体的自由,看孩子却是肉体、精神、经济上的多重摧残。
小孩在家上网课,父母也不要幻想能在外面浪:每天必须打起12分精神,拿出盯项目进度的本事盯小孩写作业,拿出管下属的看家本事管理小孩作息,拿出面对甲方爸爸的卑微应对老师的反馈,还要拿出食堂大妈的手艺让小主在家能够吃好喝好……
娃不上学,开支增加了好多。
外卖费用上升了,招架不住小孩各种讲条件,动不动就被套路叫了大餐;为了上网课,有人买了摄像头,有人换了新电脑、打印机,还有人连家里的电视机都换了;为了小孩能少做点妖,各种画笔、手工材料买买买,还有朋友买了大几百的乐高,就为了给小孩找点事做。
这还不算小孩祸害掉的东西。
宅家这些天,我娃计打碎一个花盆,两只碗,一只杯子,剪了我三双袜子给她的芭比娃娃做衣服,还有一次在塑料垃圾桶里纵火,幸好发现得早……
前几天微博爆广州俩熊孩子掰了小区里14个豪车车标拿回家玩。
看得出来小哥俩的爱好挺专一,只爱奔驰和迈巴赫(奔驰的样子是挺像飞盘的,可迈巴赫又招谁惹谁了)。毛估估损失好几万。
看这家条件不错,家里玩具肯定不会少,逼得哥俩出门掰车标,是真的闲狠了。如果正常开学,两个小崽子写作业的写作业,上兴趣班的上兴趣班,哪来这个美国时间掰人车标玩。(小哥哥们,要是知道这些车标能换多少乐高和激光枪,包你哭晕在厕所)
再不开学,个别熊孩子真能把家里折腾破产。
一听说“坏账”能重新变“期货”,家长的喜悦你根本想象不到。
一怕虽然很多时候跟娃是塑料母子情,但是如果真的明天就能把娃送去学校,相信大部分家长也不仅是狂喜,更多的是害怕。
今天本土病例又新增4例。看起来不多,但是这几个月来,新冠已经给所有人暗中种下了心理创伤。
谁都不想被时代的一粒灰砸到脑门上。4例落在全国是14亿分之4,四舍五入约等于0,但谁家摊上都是百分之百。
从现在开学的学校看,上到教育局,下到班主任,神经都高度紧张。进校门别说话,脑门先来一枪,体温合格了才放进去。上课全都戴好口罩不许摘,吃饭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这么严格的措施,依然槽点不少。
比如小学生像这样隔排错峰吃饭的。
且不提排间距这么小,一个喷嚏能飞三排,错排吃饭有没有用。
关键是在饥肠辘辘的人面前砸吧嘴简直就是引人犯罪。只怕口罩都要被打湿了,口水如滔滔江水绵延不绝。前排这个小男生,干脆闭上眼做老僧入定状,只要不看不闻不想,就可以假装不饿了,是吧?
这种犹如上刑的吃法不知道能坚持多久。恐怕没两天,个别小馋鬼就会忍不住把脸怼到别人餐盘里,不知道口罩防水效果怎么样,无纺布的会不会漏水。
还有这个,全体学生上操场,间隔一米站着吃饭。硬是把一顿午饭吃出了行军饭的排场,不知道还以为错进了少林还是武当。
站立吃饭可能有助于消化。只有一个的问题:如果勺子没拿稳,掉地上了,是捡起来继续吃啊,还是捡起来继续吃啊?
上课戴口罩也是个问题,真是心疼老师啊!本来为了维持班级纪律就要扯着嗓子高八度地喊,大部分老师都有咽炎。这戴了口罩,就是把肉嗓扯到极限,恐怕后面两排也听不到老师讲啥了。
你们可以在家做个小实验,一个人戴着口罩,另一个人只需站到两米开外,基本上就听不清了。还不能对口型哦!强烈建议学校给每个班配个手语老师。前两天被朱广权带货吓到连夜买站票跑了的手语老师,考虑一下去中小学应聘呗!
“烟笼寒水月笼沙,不止东湖与樱花,门前风景雨来佳,还有莲藕鱼糕玉露茶,凤爪藕带热干面,米酒香菇小龙虾,手中金莲不自夸……”这种话手语比划出来确实会疯掉,但是“同学们,请戴好你们的口罩,不要露出鼻子”应该还是小case吧?
目测每个老师都至少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来讲这个。
不知道你们怎么想,我觉得我家这个娃一天扯下口罩在10次以内都算好的。最怕她放学回来跟我说,妈妈,今天我跟跟同学换了口罩戴……
其实小孩戴口罩啥效果,家长大概也清楚。上个学期班里有猩红热、流感的时候,后来学校都让戴口罩,还是有不少孩子中招的。
另一怕:除了担心安全防护,网课的衔接我也挺怕的。
网课你说上了吧,我们都知道没经过考试的学习都是纸上谈兵。你说没上吧,也对不起这段时间老师的付出。
目测网课已经把期中考试前的课都讲完了,还有一个月,恐怕剩下的也要讲个七七八八。
总觉得这个学期像混过去似的。学了个半吊子,也不知道最后该咋弄。上海这边好像不支持周末补课,暑假什么情况还不清楚。
“丑媳妇终得见公婆”,这种担心大概也只有真正开学才能缓解。
距离上海各年级陆续开学,还有不到一个月。别的不说,至少祈祷这一个月上海不要发生本土病例吧!一个月没有本土病例应该能放心了。
到时候我打算敲锣打鼓把娃送去学校!高唱:“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
陌上花开,神兽可缓缓归矣!
孩子,因为疫情,年的这场寒假显得格外漫长。
在家上网课这段时间,谁都不好受。你抱怨网课太多,作业太多,我们怕你借着上网课的名头玩手机、打游戏、乱聊天。爸爸妈妈也都复工了,没办法时时刻刻盯着你上课学习,每分每秒监督你是认真还是偷懒,这些话,希望你能够牢牢记在心里。01
学习是你自己的事业没有谁可以替你去完成孩子,也许在你眼里,网课不算是正式上课,身边没有老师盯着,也没有同学陪伴,一个人盯着电脑、手机听课难免觉得无聊,时不时开会小差,玩玩游戏,抄抄作业都不是事儿。可谁也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久,谁也不清楚类似这样的状况是否还会再次发生,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而我们每个人能做的,就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做到最好。你是学生,学习就是你目前该去奋斗的事业,没有谁可以替你去完成。网课也是上课,它和在学校里上课一样,有老师讲,也需要学生听,稍不留神,知识点没掌握,就要落后别人一大截。划水一时爽,考试做文盲,你是假装认真还是真的偷懒,等到开学考试时就会一一见分晓。你可以自欺欺人,但成绩却不会无中生有。02
假期是弯道超车的好机会也是快速堕落的最佳时间最近看新闻,医院里,总有一些孩子带着口罩努力学习的身影。他们明明有着推脱学习的最好理由——确诊感染、精神不济、需要休息,可没有一个人真的停下来心安理得地去娱乐、去享受。疫情是场不忍回顾的灾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人真的要掌握一点真本事,才不会在灾难来临时手足无措。而这些真本事,都需要靠最基础的知识学习来打地基。孩子,爸爸妈妈希望你分得清孰轻孰重,那些漫画、电视剧、小说、游戏、聊天只能给你提供短暂的愉悦,过了也就没了,唯有知识,才能给予你源源不尽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不要让年的这次特殊的寒假,成为你糊弄学习的开始。明明可以抓紧时间查漏补缺,实现弯道超车,却因为一时的放纵和懈怠让自己持续性地堕落,这样的人生真的太可惜了。
03
肆无忌惮不是自由自律才是自由的最高境界孩子,爸爸妈妈会尽一切能力陪伴你长大,可世事无常,总有我们鞭长莫及的时候。不是我们没注意你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玩手机,不是我们不指责你就以为再堕落也没关系。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所有责任都只能由你自己背负。今天你选择了省力,明天就要花上10倍的时间去纠错、改正、修复。你对我们的管教和约束不耐烦,但肆无忌惮,任性妄为的自由也同样不是真的自由,它只是在拿你的未来买单。晚睡晚起、作业乱写、上课溜神、熬夜打游戏……这些行为惩罚的也只有你自己,我们再伤心、再难过也无济于事。孩子,爸爸妈妈会在能力范围内督促你、指引你,可学习这件事,说到底只能靠自己。只有自律、自觉才是自由的最高境界,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管理好自己,任由自己的惰性打败所有的勤奋与积极,那他之后的人生也无可指望。孩子,只有当你强的时候你才可以拥有更多自由的选择权,现在还弱小的你,请通过长久自律的学习来武装你的大脑,修炼自己的能力。该吃的苦得吃,该学的东西得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走,人生才会逐渐变成你渴望的模样。04几年疯狂的青春期换来的只会是一生的卑微与底层总有些歪理说,青春期该是疯狂热闹的。逃课、撒谎、谈恋爱、抽烟、游戏打到王者、上课睡觉、和父母老师对着干……总之一个个都要尝试过,才不枉十几岁的花季雨季。可你要知道,几年疯狂的青春期,换来的只会是一生的卑微和底层。还记得我们老家隔壁的哥哥姐姐吗?他们念到初中就去打工了,当时以为逃课打架、不好好学习是标新立异,是炫酷的青春。可现在呢,他们被生活磋磨得没了天真与傲气,哥哥在厂里工作,几年下来,腰背酸疼是常事,姐姐在一个餐馆做服务员,拿着微薄的薪资。有句话叫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你偷的懒、欠的债、少走的路,都会一个不落成为生活里的绊脚石。你青春期的贪图享乐,终会变成中伤你的利刃,让你逃过了学习的苦,却逃不过生活的苦。不想主动吃苦,就必须被动吃十倍百倍的苦。孩子,我们宁愿欠你一个疯狂的青春期,也不愿看到你卑微无力的成年期。时间永远都是最公平的,爸爸妈妈都不希望到最后你长大成人,进入社会工作,会埋怨我们:为什么当初不提醒你没有学历寸步难行,为什么当初不狠狠打醒你,让你知道掌握知识才是最便宜、最快捷的上升渠道。要记得,每一个今天,便是人生的全部。05
不要花自己的时间去羡慕别人的人生孩子,上次听你说,你特别羡慕你们年级的学霸,因为无论是成绩、才艺还是教养,都能做到最好,他还不是死读书的呆子,为人处事都颇为幽默风趣。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里,都会遇到这样的人,样样都比你优秀,有时甚至可望而不可及,我们忍不住羡慕这样的人生,可羡慕过了就够了。别人的人生再好也不是你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那些优秀的人可以当作榜样去参考,可以当作目标去追寻,但不要长时间地停留在羡慕里。还记得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本来是一场没有悬殊的比赛,可最后兔子却输了。其实人生也是一样,一时跑得快并不能保证一直领先,那些样样优秀的人也总有他的不足与缺点,如果不持续性地努力,很快也会被别人超越。羡慕他,就努力成为他。不想浑浑噩噩活于世,就奋斗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基础不好就要拼命把基础打牢,比别人花多倍的时间和精力去拼搏,基础好也不能懈怠,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才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孩子,你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只要你想,只要你敢。
06
没有一份好运是可以轻易得到的苦难过后皆是美好网上有这样一句话:20岁的贪玩,造就了30岁的无奈。30岁的无奈,导致了40岁的无为。40岁的无为,奠定了50岁的失败。酿造了一辈子的碌碌无为。孩子,你还在最好的年龄,年轻,机遇重重,不要在该奋斗的时候选择安逸。读书。学习累吗?苦吗?肯定累,肯定苦。在你们这个年龄来说,也许读书就是天底下最累最苦的事。可每个人都在努力都在奋不顾身,不是只有你受尽委屈。爸爸妈妈工作也累也苦,可抱怨、排斥、逃避是最没用的手段,那些苦和累反而会因此翻倍增加。想改变现状的最好办法,就是先去努力征服它。征服对读书学习的排斥,征服你担忧害怕的成绩,征服它,你才有资格说放弃。孩子,其实熬过很苦的日子一点也不难,因为我们都知道,它会变好。没有一份好运是可以轻易得到的,你看到的所有年少成名的天才,背后都花费了无以计数的汗水。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苦难过后才是美好。孩子,努力读书吧,珍惜生命给你的每一分钟,最好的年龄,就要做最有价值的事。未来可期,全靠你的每一个当下。本文由“徐洁本真教育”徐洁老师推荐,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各地陆续复学,“硬核”医生张文宏这样提醒广大家长!请转给身边的家长!“现在国内的疫情基本可控,这为复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孩子的感染不取决于孩子本身,取决于家长。最怕的是我们家长感染了,感染给孩子,孩子又传染给了别的同学。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不管了,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只有我们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健康的生活体系中,孩子们才能尽快安全复学。”张文宏医生表示。孩子复学,家长要注意什么?
夏天气温高了病毒就会消失吗?何时能有特效药或疫苗?人民日报对话“硬核”医生张文宏,这些你关心的问题,张医生给出了解答。↓↓↓复学要稳妥有序,给学生家长提个醒孩子们是“神兽”,是仙女和王子,在家里是很重要的。现在国内的疫情基本可控,这为复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复学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一旦有人生病确诊,他的传播就是校内传播,风险很高。我们要把风险控制到最低,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什么事情都有轻重缓急,我们要让最着急的初三和高三学生先复学。各个学校可采取不同的方案,例如把原来的一个班级分成两个班级上课,大家戴着口罩上课,住宿方面我们也要做好准备。
高三的初三的学生只要上两个礼拜,经过一个隔离期后,没有什么问题,就让更多别的年级的学生分步开学。相对不那么着急的大学生、幼儿园学生相应往后排,做到稳妥有序复学。
张文宏又特别提醒家长,孩子的感染不取决于孩子本身,取决于家长。最怕的是我们家长感染了,感染给孩子,孩子又传染给了别的同学。所以千万不要觉得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不管了,家长首先要做好自己的防护。只有我们整个社会处于一个健康的生活体系中,孩子们才能尽快安全复学。
重症病人数量显著下降,但工作仍然繁重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收治的病人以重症偏多,在医院里救治的任务非常重。现在(疫情好转后)医院查房,但重症病人人数有显著下降。目前输入性病例压力还是不小,外国包机进入上海,需要做充分隔离和检测,还需要确保输入性轻症病例不发展成为重症病例。预测最好的情况发生了,但最糟糕的情况也发生了1月底我说2-4个月可以控制住,做出判断的基础是,抗疫已经成为国家行动。传染病只要终止传播,是可以控制的。现在预测的最好的情况发生了,国内疫情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但最糟糕的情况也发生了——疫情在全球蔓延。只谈群体免疫行不通流感是全球最大的流行性疾病,流感都没有达到群体免疫。每年流行一次,但第二年都要再接种流感疫苗。历史上,我也没看见任何一个传染病是用群体免疫的方式消除的,全都是通过疫苗,疫苗才是所谓的“群体免疫”。只泛泛地谈论群体免疫会带来更大的灾难,新冠肺炎的死亡率比流感高许多,在一些相对不发达的国家会造成大量死亡并向周围蔓延,最后没有人能够脱身。驳斥外媒所谓中国隐瞒病例传染病有个特点,病例是藏不住的。如果藏着掖着很多病例,就问一句话,武汉敢打开吗?不可能的。这些道理,专家都很理解,国际上对我们现在中国做的一些工作,持肯定态度的人还是非常多的。我觉得将来要多宣传我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一点要进行更多的交流。温度升高,病毒不会自动消失最近我一直跟赤道周围的国家交流,他们的病例数都是成倍上升,所以不要迷信温度会控制住病毒。但是温度高了,病例数是会下降的。天热了开空调没问题,但是要定期开窗通风。防控境外输入要常态化中国是对境外输入管理最严格的国家,落地检测,统一隔离。我们的每一步都比其他国家到位,但也不要幻想能一下子%查出(境外输入病例)。未来的几个月,基本都要这么做,是一个常态的事情。现在是航空管制,以后如果航空开放、旅客数量提升,如何检测和管理是下一步我们要攻克的难题。疫苗研发最快要1年以后疫苗要做安全性和疗效的实验,正常时间走完需要1-2年,按照现在的做法,最快也要1年以后。疫苗研制出来后,还需要综合当时的疫情情况、病死率高低、疫苗防护作用强弱、有无不良反应等多个因素考虑是否接种。谈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只对有症状的人进行筛查,但我们对确诊者的密切接触者都隔离了,隔离了、又没有症状出现,就没有必要进行治疗。在隔离期内,有些假性的无症状感染者就发病了,我们就进行治疗。现在我们认为,如果有无症状的感染者,那么他传染了别人之后,一定会出现有症状的人——如果没有有症状的病例,就能倒推没有无症状感染者。我们要用有症状病例的数量来倒推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乐观估计)再过2-4个星期,我们可能就不用讨论无症状病例的话题了,只要没有有症状病例的出现,存在无症状病例就是伪命题。给上班族复工复产提建议复工复产以后,一些基本的健康手续要保留。比如人群中要戴口罩。不要在食堂聚集,要么打包回来单独吃,要么分批次吃。出外就餐也要注意距离和分餐,或者使用公筷。五一出行最好以室外旅游为主大家都希望热闹一下,但也担心人群聚集导致疫情扩散。五一最好的活动是室外旅游为主,人多的时候要戴口罩。旅游场所里风险最高的是吃饭的地方,可以自带食物,在宾馆房间里自己吃饭,要养成旅游过程中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回应被叫“网红医生”大家不要叫我“网红”,叫我文宏。但我还是希望多传播传染病的知识、正确的知识,像病毒一样传播,最终打败病毒。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了,以后我就是个在实验室里做实验的普通医生。传染病学科也不是个“红”的学科,但我非常享受我的工作。 孩子返校复学后要注意啥?家长接送孩子时需要注意什么?要不要给孩子随身准备免洗洗手液?别急,中教君帮你来支招啦!↓↓↓↓开学后孩子需要全天佩戴口罩吗?根据国家印发的《公众科学戴口罩指引》,孩子在居家、户外、没有什么人群聚集的通风良好的场所,建议不戴口罩。但在学校教室等人群比较密集的场所,尤其是与他人近距离接触(1米)时,还是建议佩戴口罩。学校众多,具体需按照当地要求来执行。希望家长在条件允许下每天给学生准备两个口罩备用,学校也会相应准备一些口罩。同时,有过敏、哮喘等特殊疾病的学生佩戴口罩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第一。家长接送孩子时需要注意什么?在疫情防控期间,按学校规定,若无特殊情况家长一般不得进入学校。家长接送孩子前,要做好自己个人和孩子的防护,还要做到即接即走、避免聚集。学生上学尽量选择步行或私人交通工具,比如乘坐私家车、自行车等。如果实在需要依靠公共交通,在搭乘过程中也需要做好个人防护。孩子是否需要随身备好免洗洗手液等特殊物品?不仅是疫情防控期间,平时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准备好口罩、湿纸巾等。在最近这种特殊时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准备免洗洗手液、消毒液等物品。但要告诉孩子怎样正确使用这类消毒物品。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不建议单独携带此类物品,可由班级统一配备。免洗消毒液具有一定的刺激性,需告知孩子不要频繁过度使用,一般4-6小时使用一次即可。因孩子的手容易脏,推荐孩子使用流水洗手。在开学之前大多数学校已安装足够数量的水龙头,并准备了肥皂和皂液。家长和学校负责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孩子对复学有抵触心理,怎么办?在开学前两周起开始调整作息,保证孩子正常的生活节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孩子多做运动。家长平时要和孩子多交流沟通,即使年纪较小也应对其普及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和一些防控方法,如怎样正确洗手、佩戴口罩等,了解疾病也可以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最近也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如孩子抵触情绪较为严重,家长应立即告知班主任,并与班主任进行沟通。情况非常严重的可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孩子的感染不取决于孩子本身,取决于家长!内容来源人民日报《对话“硬核”医生张文宏:传染病的病例是藏不住的》、半岛都市报《最大的风险都是“吃饭”!关于复工复学五一出游,张文宏最新建议》、中国教师报《教育、卫生部门提醒:返校复学后,家长、孩子都要注意这些事情!》、中国教育报等
延伸阅读:
一封给中考生的信:愿你历经挫折与磨砺,仍有不言弃的少年意气!附语数外备考攻略
战“疫”日子里,老师们的这些故事温暖又感动
令人气愤!老师催作业反被举报:被滥用的举报权,正在毁灭教育!
让家庭教育回归美好生活——家庭生活教育探析
一个彪悍的比喻:孩子是毛坯房,家长是业主,老师是装修师傅!
为什么中国式家长的焦虑毫无意义?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白岩松演讲:这个世界还会变好吗?(令人反思)
改变教育,从这里开始——校长传媒(我们唯一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lcbx/6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