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名人传奇不会开船的老师,不是好的电话

说起亚历山大·贝尔,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

作为“电话之父”,他为人类通信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发明,影响了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然而,大家可能并不知道,这位伟大的发明家除了电话之外,还有很多卓越的成就。

比如:

他是一名广受赞誉的聋哑人教育专家;

他是《国家地理杂志》和《科学》杂志的发起人之一;

他是著名作家海伦凯勒的挚友,曾经为其提供过重要帮助;

他发明过用于医学治疗的探针,以及早期的“人工呼吸器”;

他参与过留声机的重大改进;

他是著名的伏打实验室的创始人;

他是20世纪最伟大科技企业之一ATT的创始人;

他是航天飞行和航海的爱好者,发明过时速公里的水翼船;

……

这些成就,被电话的光芒所掩盖,以至于遭到后人的忽视。

今天,小枣君就通过这篇文章,带领大家重新认识这位科学界的传奇人物——亚历山大·格雷汉姆·贝尔(AlexanderGrahamBell)。

亚历山大·贝尔

▉Part.1成长阶段年3月3日,亚历山大·贝尔出生在苏格兰爱丁堡的一个教育世家。他的祖父名字也叫亚历山大·贝尔,早期时候热爱戏剧表演,到处演出,然而并未出名。后来,凭借演出经历,他祖父开始转行从事语言和口才方面的教育工作,其中就包括针对聋哑人的教育。贝尔的父亲名叫亚历山大·梅尔维尔·贝尔(AlexanderMelvilleBell),继承了贝尔祖父的事业,也成为了聋哑人教育领域的专家。贝尔的母亲名叫伊莉莎·格蕾丝·西蒙兹(ElizaGraceSymonds),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也是钢琴家,但是耳朵几乎失聪。贝尔是家中次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弟弟,名字分别叫梅尔维尔和爱德华。兄弟三人的早期教育都是他们父母亲自完成的,包括阅读、算术、绘画和钢琴演奏等。贝尔刚出生的时候,名字只有亚历山大·贝尔。到了10岁的时候,才加上了格雷汉姆(Graham)这个中间名。这个名字来自他爸爸的一个学生,也是他们家的年轻房客。少年时期的贝尔,已经展现出自己在发明方面的天赋。他曾经发明过一个非常实用的改良型水磨,另周围的人刮目相看。11岁时,贝尔进入爱丁堡市的皇家高中读书。不过,他并不喜欢里面的课程,15岁就离开了学校。年8月,16岁的贝尔开始在苏格兰埃尔金的韦斯顿寄宿学校教书。3年后,贝尔担任萨默塞特郡学院的教师。青年贝尔年,贝尔搬到了伦敦。这期间,贝尔和他哥哥一起发明了一个类似“人工喉”的机械发声装置。当吹气时,它可以发出少量类似真人说话的声音。贝尔的父亲成就更大。他通过科学分析人声,开发了一个完整且普遍适用的注音系统,将其称为“可见语音”,轰动了整个学术界。年6月,贝尔通过了伦敦大学学院的入学考试,学习解剖学和生理学。然而,他并没能完成在这里的学业。他的弟弟爱德华和哥哥梅尔维尔分别于年和年因肺结核病去世,所以,医生建议他父母把家搬到空气更好的地方。于是,年,贝尔一家人搬到了遥远的加拿大安大略省布兰特福德。就在离开英国之前,贝尔与好友亚历山大·埃利斯共进晚餐。在晚餐时,埃利斯向贝尔介绍了德国科学家赫尔曼·冯·赫尔姆霍兹关于电学的工作,激发了贝尔的浓厚兴趣。贝尔认为,未来一定是电的天下。

▉Part.2事业起步

迁居加拿大之后,贝尔的父亲作为一位有名望的教育专家,被加拿大女王大学特聘为讲师。与此同时,美国波士顿也对贝尔的父亲提出了邀请。于是,他父亲便把贝尔推荐了过去。年,贝尔搬到了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在当地的聋哑人学校任教。年春天,贝尔在美国哈特福德的聋哑人教育和指导庇护所和北安普敦的克拉克聋人学会(后来的克拉克聋人学校)任教。这一期间,他结识了克拉克聋人学会的创始人嘉丁纳·格林·哈伯德(GardinerGreeneHubbard)。嘉丁纳·格林·哈伯德(-)嘉丁纳有一个女儿,名叫梅布尔·哈伯德(MabelHubbard),比贝尔小10岁,五岁时因为猩红热差点丧命,结果成为了一名聋人。受嘉丁纳的委托,贝尔对梅布尔进行辅导。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渐生情愫。年,26岁的贝尔成为波士顿大学的声乐生理学教授。贝尔

▉Part.3发明电话

就在贝尔从事聋哑人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发明事业。最开始,贝尔的研究方向是谐波电报。当时的电报机,虽然被广泛应用,但效率非常低下,一次只能接收和发送一条消息。于是,许多发明家(包括爱迪生)都在研究一种可以同时发送多条消息的电报机。这也就是所谓的谐波电报系统。谐波电报的研究,得到了贝尔未来岳父嘉丁纳·哈伯德的大力支持。嘉丁纳·哈伯德希望建立一家联邦特许电报公司,与当时处于垄断地位的西联公司(WesternUnion)竞争。谐波电报显然会非常有利于他赢得这场竞争。同时加入这个项目的,还有另外一个富商汤姆斯·桑德斯(ThomasSanders)。汤姆斯·桑德斯同样也是贝尔的学生家长,他儿子乔治是一名聋儿,长期接受贝尔的辅导。就在贝尔从事谐波电报研究期间,一个新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萌生,那就是“借用电线来传导声音”。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贝尔专门请教几位电报技师,结果遭到了对方的无情嘲讽。其中有一位技师说:“只要你多读几本《电学常识》之类的书,就不会有这种幻想了。”受到打击的贝尔并没有放弃,他又专程去华盛顿特区,请教当时德高望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约瑟夫·亨利(-)约瑟夫·亨利的态度简单明了,直接告诉贝尔:“你有一个伟大发明的设想,干吧!”当贝尔表示自己专业知识欠缺,可能无法完成研究的时候,约瑟夫·亨利又说:“学吧!并且吸取别人的经验。”约瑟夫·亨利的鼓励,给了贝尔很大的信心支持。然而,贝尔转变研究方向的做法,让他的投资人非常不悦。年1月,汤姆斯·桑德斯聘请了一位名叫托马斯·华生(ThomasA.Watson)的年轻电气技师当贝尔的助手,希望能让贝尔的注意力重新集中在谐波电报上。托马斯·华生(-)结果没想到,华生很快迷上了贝尔的语音传输理念,加入到贝尔的新项目之中。年6月2日,贝尔和华生在波士顿柯特大街号的寓所中,偶然发现了电话传声的关键环节。随后,他们很快制作出了早期的电话模型。年2月14日,贝尔向美国政府提交了电话专利的申请。其实,当时贝尔的电话还没彻底完成。年3月7日(也有说法是3日),他的专利申请被美国政府批准,专利号为。专利证书年3月10日,还是在柯特大街号的寓所,贝尔对着自己发明的电话机,说了那句后来载入史册的话:"Mr.Watson—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zd/72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