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答登革热预防知识大全,一篇全部
▼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denguefever)是登革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通常夏秋季节高发,感染者会出现发热、皮疹和全身疼痛等主要症状。
登革热传播途径
从图中可以看到,带病毒文子终身带病毒至死,病毒增殖到一定程度,叮咬健康人,人感染病毒后,一般3至14天发病,通常为5至8天。
症状
(1)发热起病大多突然,体温迅速达39℃以上,一般持续2~7日,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日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呈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发病时伴有头痛、背痛和肌肉关节疼痛,眼眶痛,眼球后痛等全身症状。可有感觉过敏、恶心、呕吐、腹痛、食欲差、腹泻和便秘等消化道症状。颜面和眼结膜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发热期可出现相对缓脉。
(2)皮疹于发病后2~5日出现,初见掌心、脚底或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和四肢,部分患者见于面部,可为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皮疹、红斑疹,稍有刺痒,也有在发热最后1日或在热退后,于脚、腿背后、踝部、手腕背面、腋窝等处出现细小淤斑,1~3日内消退,短暂遗留棕色斑,一般与体温同时消退。
(3)出血于发病后5~8日,约半数病例可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出血,如鼻衄、皮肤淤点、胃肠道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等。
(4)其他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病后患者常感虚弱无力,完全恢复常需数周。
哪些地方易受蚊虫叮咬
传播这种疾病的蚊子叫伊蚊,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如:室内外废弃的积水缸罐、竹林中的竹筒、树洞、椰子壳、废旧轮胎、腌菜陶瓷器皿等。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时至5时,次高峰在上午9时至10时。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孳生地附近50米至米范围,很少超过米。因此,在其活动高峰时段处于其孳生地周围米范围内较易被叮咬。
如何预防(划重点)
消除或破坏蚊虫孳生地
1.排干房前屋后及屋顶、沟渠死水,疏通下水道,污水井加盖,平洼填坑,堵塞树洞。
2.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的缸、罐、废旧轮胎、啤酒瓶、竹筒、陶瓷器皿等积水容器。
3.家庭用的水缸或水箱加盖,以防蚊子进入。
4.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并放入密闭容器中。
5.家养水生植物应每隔3天至5天换水洗瓶、清洗根须,并注意容器的清洗,容器底部不要留有积水。
减少与蚊子接触的机会
1.家庭可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2.避免在蚊子活动高峰期在树荫、草丛、凉亭、垃圾站等地方逗留。
3.外出时可穿长袖衣裤,在皮肤裸露部分涂抹驱避剂。
4.必须前往蚊子密度较高的场所时可现场喷洒灭蚊剂。
快要开学啦,为了能够健康开心地迎接新学期,同学们可以通过安装纱门,纱窗防蚊,购置蚊香、蚊拍、防蚊包、防蚊灯等灭蚊,在家在寝室及时清理积水,尽量不去树荫、草丛、凉亭,若是一定要出门请务必着长衣长裤,随身携带驱蚊水。如果感觉自己出现类似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一般经对症治疗即可痊愈,愈后无其他健康影响,死亡率很低。
(防蚊灭蚊,预防登革热)
信息来源: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排版:赵柠柠
审核:朱皆笑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h/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