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健康,保健护航白云区小天才幼儿园二
``````````````````````````````````
健康
身体
最
重要
预防
知识
早
知道
春、夏季节交替是传染病的高发期,由于天气多变,时暖时寒,特别容易引起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随着气温转暖,降雨增多,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水痘、登革热等传染病开始逐渐活跃起来,新冠肺炎疫情也尚未结束,积极做好传染病预防和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不容松懈。
为了进一步保障小朋友的健康,小天才幼儿园老师们在4月29日利用午休时间开展了本学期第二次卫生保健知识培训。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但也是一些传染病和过敏性疾病的高发阶段,尤其是小朋友更容易被传染。罗园长对本区域近期疾病防控和上级会议精神等作出转达,及对近期我园疾病防控工作的分析、讨论、部署、安排、落实。也对临近的“五一”假期防控工作作出指示与安排。
特别时期,用心照看接着,罗老师通过图文并茂的PPT课件,深入浅出地向老师们解析了春季传染病的种类,并围绕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咽峡炎等常见传染病,从传播途径、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多方面作了详细介绍,促进教师对传染病知识的掌握。
罗老师特别强调在常态防控疫情的情况下,要坚持晨午晚检以及全日健康观察,把疫情防控和疾病防治工作做在日常,防在平常,关键是要密切
2、消化道及呼吸道传播,即通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或隐性患者飞沫传播,或者食用被污染的不洁饮食而造成感染。
3、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衣物、用具而传播。
好发人群:
1、儿童较成人易感,7岁以下儿童发病居多。
2、托幼机构的儿童比在家儿童易感,机会接触病原体增多。
3、因各种因素造成免疫力低下的儿童群体。
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
典型症状:
以悬雍垂、扁桃腺和软腭边缘出现散在性小疱疹,伴有发热、咽痛和肿胀。在鼻咽部、扁桃体、软腭部出现散在数枚灰白色小疱疹,直径2~4mm,周边有红晕,逐步破溃呈黄色溃疡,通常4~6日可自愈,少数至2周。损害很少发生于口腔前部,牙龈不受损害。
伴随症状:
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并发症:
1、支气管炎、肺炎:由于疱疹性咽峡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在症状发作时易波及呼吸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支气管炎、肺炎。患儿可有伴随咳嗽、咳痰,多有剧烈病侧胸痛,常呈针刺样,随咳嗽或深呼吸而加剧,可放射至肩或腹部。病情严重时影响气体交换,使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而出现紫绀。
2、胃肠炎:疱疹性咽峡炎的特点为疱疹性溃疡性黏膜损害,对消化道的黏膜也有相当的影响。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其他症状包括腹痛、恶心、呕吐、发热、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等。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可以很快导致脱水,其表现有虚弱、极度口渴、少尿或尿色加深、皮肤干燥、口干、眼球下陷,患儿还可表现为啼哭时少泪。严重的呕吐或腹泻可以引起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血压等,饮用大量含盐少或不含盐的水分来补充液体的病人尤易出现低钠血症,严重的病例可以出现休克和肾衰竭。
3、脑膜炎、脑炎:疱疹性咽峡炎的易感人群为7岁以下的儿童,儿童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全,有发生脑膜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的概率。
4、败血症:抵抗力较差的患儿或者本身有一些基础性疾病时,容易形成血行播散发展成败血症。
就医:疱疹性咽峡炎为自限性疾病,做好患儿的基本护理,要严密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和生命体征,一旦出现高热不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防感染加重继续发展成脑膜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饮食调理:
1、饮食尽量清淡,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硬等食物。
2、应进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应少食多餐,适当多饮水。
预防措施:
1、便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吃生冷食物,喝生水,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人接触儿童前,换儿童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孩子的贴身衣物以及平时喝水容器等应保持干净卫生。
4、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但若需要出去,一定要对孩子进行防护,防止病菌侵袭。
5、如果室外温度变化较大,注意适当的增减衣物,减少孩子的不适感。
孩子在家同时请家长配合我们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严格督促孩子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返回后要按规范流动水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勤消毒(居室环境及生活用品),勤通风;
2.远离传染源:不去人口密集的场所以防交叉感染,如影院,游乐场及课外培训班;
3.早睡早起,加强锻炼,注意平衡膳食,忌辛辣食物,不吃生冷食物,多饮白开水少喝饮料,每餐后用淡盐水漱口;
4.出现发热,咽痛、出疹子等症医院就诊,并请及时告知班上老师;有疱疹或其他传染性疾医院开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lcbx/7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