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建委发布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
医馆吧整理于: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消费网(记者孙燕明)
6月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1医院,减少了家
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
一是医院的数量(家)依然超过医院(家),二者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是年医院的数量(家)与年相比减少家。
此外,在床位数方面,到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万张,其中:医院.7万张(占7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万张(占18.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5万张(占3.2%)。
医院中,医院床位占72.5%,医院床位占27.5%。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0.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4.7万张(医院增加17.4万张,医院增加17.3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4.8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增加1.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年6.03张增加到年6.30张。
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近三年来,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增长速度是逐年下降的。随着按病种付费逐渐落地,未来在医保局的主导下,不少原本可以在门诊、日间实现的手术将实现医保同比例报销,医院床位过剩的问题不可小视,医院床位数的下降。
2中医药人员,增加了5万人
《公报》显示,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6.7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增长7.2%)。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2.5万人,中药师(士)12.7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均有所增加。?
业界对于中医药人员加大 人均卫生总费用.7元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比上年增加个。卫生人员总数达.8万人,比上年增加62.8万人,增长5.1%。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8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61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41人。
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到.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5亿元,占26.7%;社会卫生支出.0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5亿元,占28.4%。人均卫生总费用.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6%
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2次。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4.5%),年住院率为19.0%。医院病床使用率83.6%。二级及以上医院中,46.1%开展了预约诊疗,91.6%开展临床路径管理,59.1%开展远程医疗服务,86.1%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93.9%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全国个县(县级市)医院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县级卫生监督所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9万人。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48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达1.56人。
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1.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入院人数万人,比上年减少75万人。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6.0亿人次,比上年减少0.7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人次。
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诊疗人次6.9亿人次,入院人数.5万人;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7.2万人次,年入院量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5人次和住院0.6床日。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7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3.9人次。
年底,根据国办《医疗卫生领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主要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等12类项目以及从原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项目中划入的地方病防治等19类项目(不限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年的55元提高至年的69元。
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比上年增加个。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6.7万人,总诊疗人次达11.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9亿人次,增长8.6%。
4 医院次均门诊费.8元
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8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1%,按可比价格上涨3.1%;人均住院费用.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0%,按可比价格上涨3.0%。日均住院费用.1元。
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元,占40.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5元,占27.5%,比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
在各级医院中,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4.8%,人均住院费用上涨2.7%,低于医院病人费用涨幅。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8%,按可比价格上涨4.7%;人均住院费用.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1%,按可比价格上涨1.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2元,占71.7%,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3元,占35.4%,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
5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覆盖率达95.1%
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8%,产后访视率94.1%。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住院分娩率为99.9%(市.0%,县99.8%),与上年持平。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据妇幼卫生监测,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8‰,城市4.1‰,农村9.4‰;婴儿死亡率5.6‰,城市3.4‰,农村6.6‰。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7.8/10万,城市16.5/10万,农村18.6?/10万。与上年相比,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
年,全国出生人口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4。
全国所有县(市、区)普遍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共为0万名计划怀孕夫妇提供免费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平均达95.1%。筛查出的风险人群全部获得针对性的咨询指导和治疗转诊等服务,落实了孕前预防措施,有效降低了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
与此同时,全国报告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家,其中养老服务机构举办医疗卫生机构的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养老服务的家;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开展签约合作的有5.64万对。
6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发病率较高
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万例,报告死亡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0/10万,死亡率为1.8/10万。
全国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和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0种共报告发病.2万例,死亡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3%。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6/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lcbx/5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