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

6月12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年年末,全国共有医疗卫生机构个,医院个,医院减少家,医院增加家。

总体来说,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成果显著。在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过程中,深化医改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公共卫生、疾病防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生育服务管理、中医药等工作得到加强,综合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医疗卫生资源逐步优化

医院数量锐减,医院增多

数据显示,截止年年底,我国医院数量为家。根据原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年年底,我国医院数量为家,对比发现,一年间共有家医院“消失”。

相对于医院数量连年减少的情况,医院可谓发展迅猛。数据显示,截止年底,我国医院数量为家。对比原国家卫计委公布的统计数据发现,年年底,我国医院数量为家,一年内增加了家医院。

据业内人士测算,医院仍以每天开业大约6家的速度在增长,年医院与医院数量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表1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及床位数

机构数(个)

床位数(张)

总计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中:医院

医院

医院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政府办

乡镇卫生院

#政府办

村卫生室

-

-

诊所(医务室)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

妇幼保健机构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

-

-

其他机构

注:#系其中数。以下各表同。

床位总数增加

数据显示,年末,医院床位总数.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占75.7%,医院床位占24.3%;对比年数据,年末,医院床位总数.9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占78.3%,医院床位占21.7%。

在过去的一年里,医院总床位数增加了43.1万张。

医务人员总量增加

数据显示,年年末卫生技术人员有.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万人,注册护士.4万人;而对比年的数据,年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万人,注册护士.7万人。

也就是说,在过去的一年里执业(助理)医师总数增加了19.9万人,注册护士的总数增加了29.7万人。卫生技术人员的总数也在明显增加,新增了53.4万人。同时,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本科及以上占34.0%,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表2全国卫生人员数

卫生人员总数(万人)

.3

.9

卫生技术人员

.4

.8

#执业(助理)医师

.1

.0

#执业医师

.1

.9

注册护士

.7

.4

药师(士)

43.9

45.3

技师(士)

45.3

48.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0

96.9

其他技术人员

42.6

45.1

管理人员

48.3

50.9

工勤技能人员

80.9

83.2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人)

2.31

2.44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人)

1.51

1.82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人)

2.54

2.74

每万人口公共卫生人员(人)

6.31

6.28

注:卫生人员和卫生技术人员包括公务员中取得“卫生监督员证书”的人数。下表同。

▼表3全国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数(万人)

人员数

卫生技术人员

总计

.3

.9

.4

.8

医院

.2

.7

.5

.5

医院

.0

.9

.1

.5

医院

.3

.8

92.4

.0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

.6

.4

.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52.2

55.5

44.6

47.4

乡镇卫生院

.1

.0

.6

.1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

87.1

87.2

64.6

66.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9.2

19.1

14.2

14.2

卫生计生监督机构

8.2

8.3

6.8

6.8

其他机构

7.8

7.4

3.8

3.7

卫生总费用持续增加

据初步推算,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8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3亿元(占30.1%),社会卫生支出6.8亿元(占41.1%),个人卫生支出.8亿元(占28.8%)。人均卫生总费用.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2%。

▼表4全国卫生总费用

卫生总费用(亿元)

.9

.8

政府卫生支出

.3

.3

社会卫生支出

.7

6.8

个人卫生现金支出

.9

.8

卫生总费用构成(%)

.0

.0

政府卫生支出

30.0

30.1

社会卫生支出

41.2

41.1

个人卫生现金支出

28.8

28.8

卫生总费用占GDP(%)

6.2

6.2

人均卫生费用(元)

.7

.2

注:年系初步推算数。

医疗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增加0.6亿人次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1.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2.5亿人次(增长3.2%)。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5.9次。

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4.4亿人次(占42.1%),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4.3亿人次(占54.2%),其他医疗机构3.1亿人次(占3.8%)。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1.7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0.6亿人次。

年医院诊疗人次29.5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8%),医院4.9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2%)。(见表5)

▼表5全国医疗服务工作量

诊疗人次数(亿人次)

入院人数(万人)

医疗卫生机构合计

79.3

81.8

医院

32.7

34.4

医院

28.5

29.5

医院

4.2

4.9

医院中:医院

16.3

17.3

医院

12.2

12.7

医院

2.2

2.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43.7

44.3

其他机构

2.9

3.1

合计中:非公医疗卫生机构

17.6

18.4

医生工作量略有下降

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6床日,其中: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医院医师日均担负工作量与上年相比略有下降。(见表6)

▼表6医院医师担负工作量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医院

7.3

7.1

2.6

2.6

医院

7.6

7.6

2.6

2.6

医院

5.5

5.3

2.2

2.3

医院中:医院

8.1

7.9

2.7

2.6

医院

6.9

6.8

2.7

2.7

医院

6.1

5.7

1.9

1.9

平均住院日缩短0.1日

年,医院病床使用率85.0%,其中:医院91.3%。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医院上升0.3个百分点)。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3日(其中:医院9.4日),与上年比较,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缩短0.1日。(见表7)

▼表7医院病床使用情况

病床使用率(%)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医院

85.3

85.0

9.4

9.3

医院

91.0

91.3

9.6

9.4

医院

62.8

63.4

8.6

8.7

医院中:医院

98.8

98.6

10.1

9.8

医院

84.1

84.0

8.8

8.7

医院

58.0

57.5

9.0

8.6

医疗服务持续优化

截至年底,二级及以上医院中,42.0%开展了预约诊疗,81.4%开展了临床路径管理,43.3%开展了远程医疗服务,86.3%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76.1%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

基层卫生服务质量逐步提升

农村卫生资源配比得到优化

年底,全国个县(县级市)医院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县级卫生监督所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6万人。

年底,全国3.16万个乡镇共设3.7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2万张,卫生人员.0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6.8万张,人员增加3.9万人。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35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达1.42人。(见表8)

▼表8 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

乡镇数(万个)

3.18

3.16

乡镇卫生院数(个)

床位数(万张)

.4

.2

卫生人员数(万人)

.1

.0

#卫生技术人员

.6

.1

#执业(助理)医师

45.5

46.6

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张)

1.26

1.35

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人)

1.36

1.42

诊疗人次(亿人次)

10.8

11.1

入院人数(万人)

0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9.5

9.6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1.6

1.6

病床使用率(%)

60.6

61.3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

6.4

6.3

注:*农村人口系推算数。

年底,全国55.4万个行政村共设63.2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5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5.1万人、注册护士13.5万人、乡村医生90.1万人。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2.30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0.7万个,人员总数增加1.9万人。(见表9)

▼表9 全国村卫生室及人员数

行政村数(万个)

55.9

55.4

村卫生室数(万个)

63.9

63.2

人员总数(万人)

.6

.5

执业(助理)医师数

32.0

35.1

注册护士数

11.6

13.5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

.0

96.9

#乡村医生

93.3

90.1

平均每村村卫生室人员数(人)

2.25

2.30

注:村卫生室执业(助理)医师和注册护士数包括乡镇卫生院设点的数字。

社区诊疗人次上升

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增加9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43.7万人,平均每个中心48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1.7万人,平均每站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3.3万人,增长6.3%。

▼表10 全国社区卫生服务情况

街道数(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个)

床位数(张)

卫生人员数(人)

#卫生技术人员

#执业(助理)医师

诊疗人次(亿人次)

5.63

6.07

入院人数(万人)

.7

.2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15.9

16.2

医师日均担负住院床日

0.6

0.7

病床使用率(%)

54.6

54.8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9.7

9.5

社区卫生服务站数(个)

卫生人员数(人)

281

#卫生技术人员

98

#执业(助理)医师

93

诊疗人次(亿人次)

1.56

1.60

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

14.5

14.1

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1亿人次,入院人数.2万人,医疗服务量比上年增加;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6.6万人次,年入院量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2人次和住院0.7日。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6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4.1人次。(见表10)

中医类服务质量提升明显

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比上年增加个。其中:医院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5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个。

▼表11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数和床位数

机构数(个)

床位数(张)

总计

医院

877

医院

医院

医院

中医类门诊部

中医门诊部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72

民族医门诊部

19

29

26

13

中医类诊所

43

-

-

中医诊所

-

-

中西医结合诊所

-

-

民族医诊所

-

-

中医类研究机构

48

45

-

-

中医(药)研究院(所)

36

36

-

-

中西医结合研究所

3

2

-

-

民族医(药)学研究所

9

7

-

-

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

-

-

185

注:中医类临床科室包括中医科各专业、中西医结合科、民族医学科。

▼表12提供中医服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同类机构的比重(%)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97.5

98.2

社区卫生服务站

83.3

85.5

乡镇卫生院

94.3

96.0

村卫生室

62.8

66.4

注:本表不含分支机构。

▼表13 全国中医药人员数

中医药人员总数(万人)

61.3

66.4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48.2

52.7

见习中医师

1.4

1.6

中药师(士)

11.7

12.0

中医药人员占同类人员总数的%

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15.1

15.5

见习中医师

6.6

7.7

中药师(士)

26.6

26.6

▼表14 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量

诊疗人次(万人次)

出院人数(万人)

中医类总计

.1

.4

9.0

.0

医院

.4

.8

.7

.1

医院

.5

59.2

.4

.9

医院

.3

.0

.5

.9

医院

.7

1.5

58.8

74.3

中医类门诊部

.3

.6

2.1

1.2

中医门诊部

.4

.9

1.4

1.1

中西医结合门诊部

.9

.0

0.6

0.1

民族医门诊部

3.0

5.7

- 

- 

中医类诊所

.9

60.9

- 

- 

中医诊所

.0

.3

- 

- 

中西医结合诊所

.9

.4

- 

- 

民族医诊所

.1

.2

- 

- 

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

.5

.2

.2

.7

中医类服务量占医疗服务总量的%

15.8

15.9

13.1

13.6

病人医疗费用涨幅下降

年,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开,所有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同时跟进,新旧机制实现系统转换。病人药费的下降带动了医疗费用整体涨幅的下降,医院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统计结果显示: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按照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7%,涨幅下降0.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费用比上年上涨3.3%,涨幅下降0.8个百分点。医院次均门诊药费下降1.8%,占比下降2.8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下降7.1%,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

▼表15 医院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

医院

医院

医院

医院

次均门诊费用(元)

.5

.5

.9

.1

.6

.1

上涨%(当年价格)

5

4.7

4.8

4.3

3.9

3.8

3.5

3.4

上涨%(可比价格)

2.9

3

2.7

2.7

1.9

2.2

1.5

1.8

人均住院费用(元)

.7

.7

18

.7

上涨%(当年价格)

4.1

3.3

4.5

3.6

2

1.9

4

4.1

上涨%(可比价格)

2

1.7

2.4

2

0

0.3

1.9

2.5

日均住院费用(元)

.8

.8

.3

.9

.3

.4

.9

上涨%(当年价格)

6.1

4.8

6.9

5.4

5.7

4.8

5.1

4.6

上涨%(可比价格)

4.1

3.2

4.8

3.7

3.6

3.2

3.1

3

注:①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②次均门诊费用指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人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日均住院费用指出院病人日均医药费用。下表同。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6。

▼表16 基层医疗机构病人门诊和住院费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乡镇卫生院

次均门诊费用(元)

.2

.0

63.0

66.5

上涨%(当年价格)

9.7

9.1

4.8

5.6

上涨%(可比价格)

7.6

7.4

2.8

3.9

人均住院费用(元)

.4

.1

.8

.1

上涨%(当年价格)

4.0

6.5

8.7

6.2

上涨%(可比价格)

2.0

4.8

6.6

4.5

日均住院费用(元)

.0

.2

.2

.0

上涨%(当年价格)

5.5

8.9

7.7

8.3

上涨%(可比价格)

3.4

7.2

5.6

6.6

注: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0。

疾病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伴随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医改不断向纵深推进,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年的76.5岁提高到76.7岁,婴儿死亡率从7.5‰下降到6.8‰,孕产妇死亡率从19.9/10万下降到19.6/10万,我国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

▼表17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

病名

发病例数

死亡人数

总计

4073

17

鼠疫

1

1

0

1

霍乱

27

14

0

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0

0

0

0

艾滋病

11

15

病毒性肝炎

1479

脊髓灰质炎

0

0

0

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0

0

1

0

麻疹

18

5

流行性出血热

48

64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7

47

79

登革热

0

2

炭疽

2

3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123

109

4

2

肺结核

5

3

伤寒和副伤寒

91

1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0

19

百日咳

0

3

0

白喉

0

0

0

0

新生儿破伤风

93

3

3

猩红热

5

0

0

布鲁氏菌病

38

2

1

淋病

024

1

1

梅毒

53

45

钩端螺旋体病

1

0

血吸虫病

6

0

0

疟疾

9

2

16

6

人感染H7N9禽流感

73

▼表18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

病名

发病例数

死亡人数

合计

流行性感冒

682

56

41

流行性腮腺炎

0

0

风疹

0

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34

0

0

麻风病

0

0

斑疹伤寒

1

0

黑热病

1

0

包虫病

2

0

丝虫病

0

0

0

0

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8605

1

14

18

手足口病

2138

1550

95

▼表19孕产妇及儿童保健情况

产前检查率(%)

96.6

96.5

产后访视率(%)

94.6

94.0

住院分娩率(%)

99.78

99.86

99.95

99.96

99.62

99.75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

91.1

91.1

产妇系统管理率(%)

91.6

89.6

▼表20监测地区孕产妇和儿童死亡率

合计

城市

农村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19.9

19.6

19.5

16.6

20.0

21.1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10.2

9.1

5.2

4.8

12.4

10.9

婴儿死亡率(‰)

7.5

6.8

4.2

4.1

9.0

7.9

新生儿死亡率(‰)

4.9

4.5

2.9

2.6

5.7

5.3

▼表21计划生育“三项制度”进展情况

制度名称

扶助人数

(万人)

资金

(亿元)

中央财政

总计

.4

.9

.0

.5

63.6

73.8

奖励扶助

.9

4.7

.3

.7

45.6

52.8

特别扶助

.5

.2

37.7

42.1

17.2

20.4

少生快富

3.4

2.3

1.0

0.7

0.8

0.6

注:扶助人数包括奖励扶助人数和特别扶助人数,不含“少生快富”,“少生快富”扶助对象以万户计;特别扶助仅统计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

特别提示:

如需《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文件原文,请在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lcbx/54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