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登革热高发期,这个预防手册您得收好
最近黄岩的天气也是略任性
忽冷忽热 凉风阵阵
不少朋友没抗住 中了感冒的招
不过除了流感,最近还处于另一个疾病——登革热的高发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吸食人血进行传播。在我国多发生于5—11月份,潜伏期是3~14天,它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传染病之一。
传播途径:伊蚊叮咬带登革热病毒者病毒在蚊体内复制繁殖叮健康人病毒随唾液进入健康人体发病。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典型登革热: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24-36小时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皮疹: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其他症状:乏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轻型登革热:
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症状较轻。
说明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主要在白天吸血,活动高峰期出现于日出后2小时内及日落前2小时内。
由于我区近期气温仍偏高,加上前阶段的降雨,部分区域蚊虫密度较高。
今天上午,我区专门召开会议,部署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加强登革热防控,各乡镇街道的防蚊灭蚊行动已有序展开。
预防登革热的重点,是消除和清理伊蚊幼虫孳生地。
在日常生活中,水养植物、桶、盆、花盆托盘等可能积水的容器,都可能成为白纹伊蚊的孳生地。清理积水,清除卫生死角和各类垃圾,需及时完成。
对于不能清除的积水,如管道井、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集水井,建筑工地积水等,工作人员采取投放长效灭蚊幼剂的方法,控制蚊虫孳生。
当然,预防需要每个人参与行动。
小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知识手册,赶紧学起来↓↓↓
登革热的治疗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目前也没有有效的疫苗预防登革热,应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如果您具备以下3个条件:①发病前14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地区,②发病前14天内有可疑蚊虫叮咬史,③出现发热或上述其它登革热样症状,医院就诊并陈述清楚病情,以免贻误病情。
预防登革热,防蚊灭蚊是关键:
1.登革热流行时应穿着长袖衣服及长裤,并在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涂蚊虫驱避药物,家中、宿舍内应尽量装置蚊帐;
2.避免在树林、草丛、凉亭等“花斑蚊”出没频繁处逗留;
3.白蚊伊蚊幼虫孳生在水缸及盆、罐、坛等积水容器里,及时清理室内外花盆、废弃瓶罐、卫生间的积水,盛水容器每3-5天至少清洗、换水一次,或放养食蚊鱼等,清除伊蚊孳生地;
4.把所有用过的罐子及瓶子放进有盖的垃圾桶内。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
既能保障卫生,又能防止疾病,
大家一起参与到灭蚊行动中吧!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zd/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