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护理
◆◆◆◆
定义
◆◆◆◆
是一种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及疹退后皮肤脱屑为特征。多见于3-7岁儿童。
猩红热通过飞沫传播,带菌者和不典型病例为主要传染源。
急性患儿应及时隔离,直接传播机会较少皮肤脱屑本身没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
冬、春季节为发病高峰。
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2-3天,短者1天,长者5-6天。
前驱期一般不超过24小时,少数可达2天。起病急骤,以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为主,婴儿起病时烦躁或惊厥。
检查可见咽部炎症,轻者仅咽部或扁桃体充血,重者咽及软腭有脓性渗出物和点状红疹或出血性红疹,可有假膜形成。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出疹期多见于发病后1-2天出疹。
皮疹:耳后→颈及上胸部→躯干及上肢→下肢。
出疹期特征之一:贫血性皮肤划痕疹
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点状红色皮疹,高出皮面,扪之粗糙,压之褪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以手按压则红色可暂时消退数秒钟,出现苍白的手印,此种现象称为贫血性皮肤划痕。
有时皮疹隆起如寒冷时所起的“鸡皮疙瘩”状,抚摸有沙纸感,可在其顶端出血粟粒状小疱疹。
贫血性皮肤划痕征
粟粒状小疱疹
出疹期特征之二:“杨梅”样舌
前驱期或出疹初期,舌质淡红,其上被覆灰白色苔,边缘充血水肿,舌刺突起,2-3天后由边缘消退,舌面清净呈牛肉样深红色,舌刺红肿明显,突出于舌面上,形成“杨梅”样舌。
出疹期特征之三:帕氏线
在腋下、肘部及腹股沟的皮肤褶皱处,皮疹密集,色深红,间或有出血点,呈横线状,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
出疹期特征之四:“环口苍白”征(部分病例)
面部皮肤充血,但无皮疹,口、鼻周围不充血,形成“环口苍白”征。
帕氏线
环口苍白征
恢复期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逐渐隐退,并按出疹先后顺序脱皮,皮疹愈多,脱屑愈明显。轻症者呈细屑状或片状屑,重症者有时呈大片脱皮,以指(趾)部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及局部炎症也很快消退。此期1周左右。
近年猩红热症状趋轻,皮疹常不典型,有时仅表现有稀疏皮疹。皮疹多在1周内消退,1周末至第2周开始脱皮,躯干常呈糠样脱屑,皮疹严重者四肢、手掌、足底可引起片样脱皮,由于目前较多为轻症,已难见到呈大片脱皮者。
辅助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严重者可出现中毒颗粒。
血清学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子图片进行快速诊断。
细菌培养从鼻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内取标本做细菌培养。
治疗要点
一般治疗:供给充分的营养、热量。发热、咽痛期间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保持口腔清洁,较大儿童可用温盐水漱口。高热患儿,应使用物理或药物降温。
抗菌治疗: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能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风湿热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开始愈早,预防效果愈好。
青霉素剂量每日5万U/kg,分2次肌内注射;严重感染者,剂量可加大到10万-20万U/kg,静脉滴注。
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
护理措施
发热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散热,根据发热程度选择药物降温和(或)物理降温。
2.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避免着凉。
3.多饮水,加强口腔护理,保持舒适。
4.密切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热度,发热伴随症状,及时准确记录,注意观察降温效果,防止惊厥及体温骤降。如有异常及时告诉医生或护士。
皮肤瘙痒护理措施:
1.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宝宝用温盐水漱口、多饮水,给予开喉剑喷喉咙。
2.咽部疼痛明显时,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急性期吃些稀饭、少油的食物,如粥、面汤、蛋汤、牛奶、碎菜等。恢复期给软食,鼓励并帮助宝宝进食。忌酸、辣、干、硬食物。
3.沐浴时避免水温过高,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沐浴液,以免加重皮肤瘙痒感。
4.创造舒适、安静的环境,保证宝宝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让宝宝通过分散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疼痛,如听音乐、看电视、看图画书等。
5.父母陪伴、抚摸,给予鼓励和心理支持,鼓励宝宝表达内心感受,给予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
皮肤护理措施:
1.观察出疹情况,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涂止痒消炎水,勤换衣服,贴身衣物消毒处理,保持干燥。
2.床单位整洁,使用柔软、透气的床上用品,被子不可过厚,床单平整无皱褶。
3.让宝宝尽量避免抓挠皮肤,勤剪指甲或戴手套,避免宝宝抓伤皮肤引起继发感染。
4.在恢复期脱皮时,应待其自然脱落,不宜人为剥离,大片脱皮用消毒剪刀剪除,以免损伤皮肤。
防止疾病传播的护理措施:
1.给予飞沫、接触隔离,同病种专室隔离,谢绝探视。
2.宝宝、家属、护士佩戴口罩,戴口罩是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用流动水或快速手消毒液进行手卫生。
3.疾病具有传染性,必需将宝宝的活动限制在病室内。
4.使用过的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都属于感染性垃圾,放置于病房的感染性医疗垃圾桶内,桶盖要盖上。
5.隔离期限至少为1周。
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2.注意卧床休息,监测宝宝生命征并记录,出疹期要注意患儿有无心慌、气短、脉搏加快甚至呼吸困难等症状。注意宝宝有无茶色尿,有无浮肿、腰痛现象,观察宝宝皮肤巩膜的颜色变化,有无出血点,大便的颜色改变等,注意观察有无出血。
3.宝宝静滴时,请注意查看留置针穿刺处皮肤,出现红、肿、不滴现象及时呼叫护士。不要让宝宝拉扯导管。保持留置针干燥整洁。
家庭护理:
1.注意个人卫生,勤晒被褥,早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洗床栏、床头桌、门把手、地板等。
2.传染病流行季节宝宝避免去公共场所,避免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合理饮食,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1
END
1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h/7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