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之呼吸道传染病预防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的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我们同学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No1.普通感冒
传染指数:★★★★
临床表现:普通感冒潜伏期短,约一天左右,起病较急,一般仅有轻度发热,体温多不超过39℃。常咽痛、头痛、全身乏力,并有鼻塞、喷嚏、流涕、胃不适等。
预防措施:
一、加强锻炼。同学们要经常到户外进行锻炼。
二、预防接种。接种流感疫苗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低流感发病率。接种后保护期大约为6~12个月,对0~3岁的婴幼儿和体质弱的小孩适用。
三、防止传染。感冒流行期间,不要经常到朋友、亲戚家串门,也不要到人多空气不新鲜的公共场所。如果家里有人感冒了,就不要睡一个房间,不共用一个茶杯、一条毛巾。此外,最好在室内进行一下空气消毒。
四、均衡营养。充足和均衡的营养,是身体健康的关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摄入足够的营养。研究表明:维生素A可以通过增加身体的免疫力来抵抗感冒;微量元素锌是感冒的“克星”。所以要补充充足的维生素A和锌。而这些维生素大部分贮存在食物中,所以要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饮食习惯。
No2.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传染指数:★★★★★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预防措施:
一、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在冬、春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
二、避免接触病原体,做好消毒工作。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少到公共场所。若家人患病,一方面要隔离病人,另一方面要做好室内的消毒。食醋熏蒸法对预防流感有良好效果。在流感高发期,尽量不到人多拥挤、空气污浊的场所;不得已必须去时,最好戴口罩。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三、每年定期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流感病毒较容易发生变异,所以每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病毒株均不一样。因此,每年防疫部门要根据预测,制成当年可能流行的疫苗。
四、多吃维生素E和C。维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维生素C有减轻感冒症状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补充富含这2种营养的食物,但不要过量。
No3.水痘
传染指数:★★★★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的传染性很强,在低年级学生中发病率最高。病毒存在于病人鼻咽分泌物及水痘疱疹的浆液中。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痂,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疱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
临床表现:病初1~2天有低热,以后出皮疹。皮疹先见于头皮、面部,渐延及躯干、四肢。最初皮疹是红色小点,一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结成痂皮。干痂脱落后,皮肤不留疤痕。在得病的一周之内,由于新的皮疹陆续出现,而陈旧的皮疹已经结痂,在病人皮肤上可同时见到红色小点、水疱、结痂三种类型的皮疹。出皮疹期间皮肤瘙痒。
预防措施: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注意隔离,不要去公共场所。水痘初期可喝绿豆汤,发烧期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瘙痒时,可涂些痒药水。指甲长了要及时剪短,避免抓破疱疹而引起感染,若疱疹已破,可涂1%紫药水。
No.4.风疹
风疹为风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风疹传染源为风疹病人,经空气飞沫传播。
传染指数:★★★
临床表现:临床上以低热、全身性皮疹为特征,发热第1-2天出疹,1日遍及全身,由面至全身、散在斑丘疹或针尖状或猩红热状皮疹,消退迅速,全身症状不严重:体温很少38.4oC,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皮疹经2~3天消退,一般不留色素沉着。
预防措施:
一、接种疫苗是预防风疹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密切接触者可在暴露后5天内注射丙种球蛋白,接触病人后时间较长时可口服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二、预防风疹的关键是减少与病人的接触,不要与病人面对面地谈话。
三、流行季节减少在公共场合的出入,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及湿度,保持空气新鲜;个人衣被要勤换、勤洗、勤晒,防止病原微生物孳生。
四、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个人体质。
No5.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一种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2~8岁儿童,病人的鼻咽(带菌者亦有)、排泄物含有病原菌,在言谈、咳嗽时,传染给密切接触的人。
传染指数:★★★
临床表现:病人起病急骤,初起怕冷,发烧38~40℃左右,咽部疼痛,头疼、呕吐,发热两天后出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点疹,好象受冷时常见的鸡皮肤,但不是白色而是红色,点疹间隔或呈红晕,或有细微的正常皮肤,压之退色。皮疹保持几小时或1~2天后逐渐消退,以后有脱屑。面部无皮疹、只有红晕,口周相对苍白,舌苔灰白、边缘充血红肿,有“杨梅舌”,皮肤发痒。
预防措施:
一、不与患者面对面谈话,与患儿有接触的小儿,可服大青叶、板兰根、金银花等中药进行预防。
二、居室要通风、衣被常洗晒,经常到室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三、猩红热流行期间,不要到公共场所。
最后,我在这里再次提醒同学们:学生要懂得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根据实际情况多参加户外活动,进行适度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打喷嚏要避开他人,居室、工学习场所要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在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公共场所停留;如果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及时就医;接种相应疫苗等,提高学生的自我防范能力;二是搞好校园环境卫生,每个班级每一天都安排值日生负责教室内和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每天早晚各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卫生不留死角,使各种病菌无处藏身;三是加大预防传染病的宣传力度,要求同学们把在学校懂得的有关知识向周围人(尤其是家人)进行宣讲,使宣传活动由学校向家庭和社会延伸。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h/4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