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维度
春去夏来,天气湿热,各种细菌、病毒“蠢蠢欲动”,稍不留意,就可能中招,特别是猩红热,正值高发期。
(4~6月,11~3月高发,各地略有不同)
据湖北日报网年4月13日消息,医院儿科,猩红热患儿增加,医院儿科一周就有7名患儿被确诊。
一周7名患儿!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医院儿科平均每天接诊1名患有猩红热的孩子啊!
而一旦患有猩红热,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种种症状接踵而来,对于孩子而言,该是多么的难受啊!
做家长的,图的无非就是孩子健健康康、无忧无虑的长大,谁也不想看到孩子受罪,对于病魔的侵袭十分痛恨。
既如此,就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孩子保驾护航,尽可能保护他们免受病魔的侵袭,让我们一起系统地认识猩红热,了解它,防范它!
猩红热是什么?
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等。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以3-8岁儿童多发。
怎样判断孩子是否“中招”?
广东省疾控专家指出,猩红热起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但其实,看看有没有出红疹,就能识别是否得了猩红热。
特别是孩子的舌头表面可出现草莓般的外观,呈红色和凹凸状,又被称为“草莓舌”。
不及时治疗可能会损害心脏!
猩红热红疹一周可消退,那是不是就“自愈”没事了?
广东省疾控专家指出,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等,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不过,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如心肌炎、肺炎、脑膜炎等,甚至引起心肝肾等脏器官受损等。
预防猩红热,家长应该这样做!
当下还没有疫苗可预防猩红热,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治它:
专家建议
1.保持个人卫生,如勤洗手,勤换衣物;
2.时刻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吐痰;
3.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弃置口鼻分泌物;
4.高发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如餐具、毛巾等;
6.让孩子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
7.患儿应及时就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痊愈后再回校。
来源:学生安全教育平台
倡议书
天气逐渐炎热起来!希望各位朋友们随时留意身边,如果您发现有未成年人在没有监护人在场的情况下,私自在池塘、河边、水库等地方游泳、戏水、玩耍,请您一定要及时制止!全民行动,从您我做起、从参与做起、从身边做起!
——敬请复制,传播正能量!您的一次传播也许就是一个或几个生命的延续,无数个家庭的幸福!
——安徽科教频道官微K维度宣
版权声明: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编辑:侯海龙
审稿:王宏春
页尾Zan与K小妹、K小哥绩效挂钩
一ZAN一毛钱,求支持,谢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