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38岁娃小心广东进入猩红热高发期
惠州爸妈要上心
又有一个“捣蛋鬼”要来缠上孩子了!
最近
这个古老的传染病
在广东刷起了“存在感”
连咱们的邻居香港,也拉起了警报!
被列入重点病种
香港已经发布警报
11月13日,香港政府发出新闻公报,香港卫生防护中心呼吁家长、学校和院舍及医护人员提高警惕,预防小孩感染猩红热。监测数据显示,香港近期猩红热呈报个案有显著增加,今年10月以来,共接获的猩红热呈报个案达宗。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上半年举行的第十七次粤港澳防治传染病联席会议上,猩红热被列为重点的病种,提早做好疾病防控策略的会商。
广东已进入猩红热高发期
4岁和5岁娃中招最明显
广东与香港地缘相近,交流频密,会否也出现猩红热这一古老的传染病暴发?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回应:10月中旬以来,广东全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当前本省已进入猩红热流行高峰期,学校、托幼机构等儿童聚集的集体单位应特别注意做好猩红热防控工作。
今年10月中旬以来,广东全省猩红热报告病例数呈现逐渐上升趋势;截至目前报告的猩红热病例均为散发病例,无死亡病例报告,亦未接到集体单位出现暴发疫情的报告,发病年龄以3~8岁儿童为主。
近几年广东的猩红热疫情较为平稳,年均病例约例,年报告例,年报告例,年年都是零死亡报告。今年,全省猩红热病例7月报告例,8月报告例,9月报告例,10月报告例。
尽管如此,疾控专家还是要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家长须多留意孩子,确保他们时刻保持个人、手部和环境卫生。
猩红热是什么?
对很多人而言,猩红热是一个遥远而古老的词语,但实际上,它至今仍活跃在孩子们的身边。
猩红热是由A群溶血性链球菌(也称为化脓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大多数患者症状轻,预后良好,少数患者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的损害,极少数引起死亡。
猩红热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产生飞沫经呼吸道传播,部分可通过接触皮肤伤口或产道等处传播。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以3-8岁儿童多发。
怎样判断?
“草莓舌”或感冒症状外有红疹!
猩红热感染人群多是学生、儿童,那么,怎样判断孩子是否“中招”?
猩红热起病的初始阶段,表现为发烧、喉咙痛等,很容易与感冒混淆,但其实,看看有没有出红疹,就能识别是否猩红热。
猩红热发病最初,通常出现发烧和喉咙痛,偶尔会有头痛、呕吐和腹痛;第2~3天,患者会出现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从颈部扩散至躯干和四肢,特别是腋窝、肘部和腹股沟;第3~5天或一周内红疹消退,指尖、脚趾和腹股沟等部位的皮肤会有脱屑。
此外,猩红热发病,孩子的舌头表面可出现草莓般(呈红色和凹凸)的外观,又被称为“草莓舌”。
▲草莓舌
一周可消退
但不及时治疗可能会“伤”心
猩红热红疹一周可消退,那是不是就“自愈”没事了?
广东省疾控专家表示,猩红热并不可怕,及时确诊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口服或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一般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患者一般只需要门诊治疗。
不过,如果猩红热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或者因患者的个人体质,就有可能出现并发症,甚至可损害心脏。它的并发症主要有3种:
局部感染,表现为咽后壁脓肿、中耳炎、淋巴结炎
中毒性心肌炎、心包炎等
免疫损伤,如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此外,香港卫生署则提醒,猩红热还有机会并发肺炎、脑膜炎、心肝肾等脏器损害,甚至引发较罕见的中毒性休克综合症。
一张图了解猩红热
目前没有疫苗可以预防但爸妈可以这样做
目前,没有疫苗可预防猩红热。专家建议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避免孩子受感染:
尽量避免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勤洗手,不随地吐痰,避免共用餐具和毛巾等物品。
咳嗽或打喷嚏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弃置口鼻分泌物。
家庭要保持居室清洁、空气流通,家长及看护人员要帮助孩子做好个人卫生。
让孩子保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提高抵抗力。
如发现孩子出现发热、咽痛和皮疹等,医院进行规范诊治,根据医生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隔离期为7天。
患上猩红热的孩子应避免上学或返回幼儿中心,待疾病痊愈后方可复课、复园。
编辑:小今。整理自FM93交通之声(hifm93)、广州日报(guangzhoudaily)、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中山六院(gzzs6y)、南方名医帮。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四川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的专家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h/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