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持续发热,千万别忽略了这个病
孩子持续发热,一定要警惕是否是川崎病。
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急性全身血管炎性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多数自然康复,心肌梗死是主要死因。本病呈散发或小流行,四季均可发病,今年川崎病就呈现了一波小流行,今年病房内川崎病患儿病例数明显多于近年,川崎病发病以婴儿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一,川崎病如何诊断?
(1)发热>=5天(抗生素治疗无效),
(2)双眼结膜充血(无渗出物),
(3)口唇潮红、皲裂、杨梅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
(4)多形性皮疹和猩红热样皮疹,卡介苗接种处红疹也有特征性诊断意义,肛周皮肤可见发红、脱皮。
(5)急性期掌跖发红,指(跖)端硬肿,恢复期指(跖)端甲床及皮肤移行处模样脱皮
(6)急性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常为单侧直径大于1.5厘米
*满足上述6项中5项及以上者,(1)是必备条件,即可诊断
*对于不完全川崎病:发热>5天,具有至少其他两项主要临床表现及炎症反应指标明显升高除外其他疾病者,可疑诊
*如果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可确诊
*应注意卡介苗接种处红斑、硬结,恢复期肛周脱屑等重要体征,可以协助诊断
二、川崎病治疗措施:阿司匹林、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要是巨大冠状动脉瘤并血栓形成或长期心肌缺血的患儿可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需要警惕的是并发冠状动脉瘤的高危因素有:
(1)男孩
(2)年龄小于六个月或者大于三岁
(3)发热持续两周以上,或者再次发热
(4)心脏扩大,有心律失常
(5)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0g/L,且持续不恢复;白细胞>(16-30)*/L;血小板>*/L;血沉>mm/h,或持续5周以上仍不下降
(6)复发病例
三、川崎病家庭护理小知识
(1)患儿发病初期反复发热,体内维生素流失,应该注意饮食上予以营养、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适当补充蛋白质。
(2)院外注意宝宝需要规律生活,注意休息,患儿免疫力提高了,自然就少生病了。
(3)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感冒。
(4)宝宝家长需要注意川崎病可有远期心脏损害,一定要注意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不可以随意停药或者减量,必须在医师的指导下定期复诊直至病情痊愈。
四、川崎病出院后的门诊复诊
(1)无冠状动脉瘤或者一过性冠状动脉扩张病变者:随访内容包括心脏超声,心电图,血小板,必要时复查血沉。于发病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一年及发病后五年内每年各随访复查一次
(2)冠状动脉轻度扩张(发病4mm以下),随访分别于发病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发病后5年内每年各随访复查一次。
*必要时可在发病一年内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随访期内避免剧烈活动
(3)中等大小冠状动脉瘤(发病一个月内出现冠状动脉内径>4mm,<8mm或五岁以上的年长儿为周边冠状动脉内径的1.5-4倍)。随访分别于发病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发病后5年内每半年随访复查一次。
*根据病情进行心肌灌注放射性检查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禁止进行剧烈活动
(4)冠状动脉巨大的动脉瘤(发病1个月内出现冠状动脉瘤内径超过8mm,五岁以上的年长儿大于周边冠状动脉内径的4倍),出院后每月随访复查一次,病情稳定后每三个月随访一次。注意禁止任何运动
如果患儿出现发热合并上述症状,医院进行规范的诊疗,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正规的治疗,减少不良预后,宝宝的健康我们共同守护。
健康—
张芳玲(科主任):
方丽君(副主任):
徐玉(护士长):
文/儿科二病区:陶玉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f/7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