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妇人通过4个女孩,看美国女性意识的

由格蕾塔·葛韦格执导的《小妇人》本来是于2月14日情人节上映的,但由于疫情影响不得不撤档。未映先火,说得大概就是《小妇人》,凭借着电影中对主角们衣服的独特设计,这部电影获得了92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一时间让《小妇人》这部电影再添风头和热度。该片根据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同名小说改编,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讲述19世纪美国新英格兰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四个姐妹之间的成长生活。大姐梅格温柔渴望爱情,二姐乔特立独行喜欢写作,三姐贝丝乖顺有一个音乐梦,小妹艾米活得现实且自我。4个女孩性格迥异,对自己的女性价值和定位也大不相同,电影通过对这4个女性角色的刻画和她们各自最终命运的演绎,开始了对19世纪美国女性意识的探寻,从而体现出那个时代女性身上的独特魅力。一、梅格:将嫁人看成归宿,但从未忘记追随“美”的小妇人(美的意识的代表)梅格是家中的大姐,她举止得当,爱美又娴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标准妻子”。她的梦想就是嫁给一个有钱人,拥有一座城堡,里面摆满首饰与漂亮衣服。她对美的追求比其他三个姐妹都要强烈,去参加舞会,一定要梳好看的发型,一定要穿漂亮的礼服,还要配上合适的手套和帽子,即使不昂贵,但要好看,明明高跟鞋硌脚,她硬是穿着它高兴跳了几个小时的舞。“为了漂亮,受罪也值得。”是梅格的人生箴言。这样一个爱美、喜欢时尚的姑娘,最后却选择嫁给了一个清贫的家庭教师约翰,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美与穷貌似天生对立,一个喜欢昂贵的首饰,很多漂亮衣服的女人怎么可以安心过上清贫的小日子?可梅格却做到了。嫁给约翰后的梅格并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她依旧是那个愿意花重金买下漂亮衣服的小妇人。她希求美好的事物,但心中也知道,假如有一个小家,有自己的可爱宝宝,她也会满足的。电影中对梅格是典型的“适合娶为妻子”的小妇人,但她又和那类把自己一切都奉献给家庭的小妇人不同,她安于围着家庭转,但依旧忘不了自己的追求——那就是对美的追求。即使生活贫困,她依旧保留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热情。梅格身上那股对美的热望,恰恰是她独有的魅力,也是19世纪的美国女性最缺乏的特性。二、乔:追求自由、独立的生活,用自己才华赢得尊重的小妇人(独立意识的)乔在家中排名老二,是家中最与众不同的那个小妇人。她不像其他几个姐妹那样,文静、淑女,更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没有淑女的步子,只有狂奔的身影。在其他人都不愿意和男生交朋友的情况下,她却主动与劳里成为好朋友她不在乎别人的眼光,一心只想把自己的小说写好,她的梦想是拥有几间超大的房子,房子里面堆满了莎士比亚和歌德诗集,而她就用一支笔写好一个个崇高而又充满生机的故事,并希望能以此为生。乔并不渴望依附任何一个人,她违反世俗,渴望独立。她的独立并不仅仅表现在,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还表现在她对爱情、对婚姻、对家庭这些社会世俗规定的女性命题的不一样的见解与追求。为了写作的梦想,她可以离开家乡、亲人独自去纽约追寻自己的灵感写作;面对富家子弟劳里的求婚,她遵从内心,拒绝过一种被约束的生活,转而和自己灵魂契合的老教授展开恋情,哪怕他一贫如洗,哪怕他年纪尚大。电影中的乔是一个最接近现代女性的角色,她有独立的金钱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她愿意用自己挣来的钱贴补家用,也不介意剪掉一头长发换取微薄的路费,更不会因为对方的贫富而选择自己的爱情和婚姻。她渴望像男孩子一样,可以追求自由与独立,可以在公众场合大胆讨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在19世纪的美国,乔这样的角色无疑是一个“反叛”人物,但也正是因为那个时期有了乔这样的“反叛”人物,催生了后面的女权运动、女权主义者和女权意识与思想。三、贝丝:安静听话,甘愿付出,喜欢音乐的小妇人(追梦意识的代表)贝丝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小妇人。她安静,不太喜欢社交,只愿意和自己信任的几个人打交道。妈妈不在家的时候,其他几个人都各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她选择包揽下家务。当然,她也有自己的追求。她喜欢音乐,希望能够成为一个音乐家,并一直以此方向努力。但不幸的是,年轻的贝丝因为小时候染过猩红热,身体状况一直不好,后面也是因为这个而去世。在电影中对贝斯貌似并不能体现出一种女性意识。反倒更像一个反面典型——牺牲太多自我,最后耗尽自己的生命。其实不然,贝斯对她音乐梦的追逐从未停歇过。贝丝这个人物角色的设定更符合那个时期女性的社会分工和地位,但她身上同时也有着不一样的气质,那是她闪闪发光的音乐梦为她镀上的,如果不是因为身体状况不好,英年早逝,贝丝或许也会成为一个不错的音乐家。尽管贝丝的梦想和她的人一样,早早夭折,但那个时期女性对梦想的追求,并敢于追求自己梦想的意识已经初见雏形了。四、艾米:渴望跻身上流社会,并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小妇人(自我意识的代表)艾米是四个小妇人中最小的一个。但同时也是获得最通透的一个。她从小便知道自己要什么,那就是嫁入上流社会当富太太。她这个梦想和梅格相似,但她比梅格更坚定,也更懂得“利用”资源和关系。就像她自己所说的:“我们家一定要有一个人嫁给有钱人,你们都不可能了,那就只有我了。”这样的艾米有点唯金钱至上。但不得不说,她对自己想要的一直很清楚,并且坚持。艾米先是通过自己的甜言蜜语讨好了自己的姑婆,获得了去欧洲旅游的机会,在那里深造自己的画术,也以此认识更多上流社会的人。然后利用姑婆的关系和年收入四万的佛德瑞谈恋爱,最后又和追求过姐姐乔的劳里结婚。只要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她才不管别人的感受呢。这样的艾米有点自私,甚至是太过自我,但艾米这种自我意识,在19世纪的美国简直太珍贵了。在一直歌颂奉献与牺牲的时期,艾米的自我,可谓是那时期的美国的一个先锋。五、19世纪美国女性意识的崛起《小妇人》中4个小妇人每个人身上都具备一种女性意识,19世纪的美国,女性地位并不高。主要以男性为主导。但《小妇人》中的四姐妹每个人身上都出现了“女性意识崛起”的苗头。先从女性意识最弱的贝斯谈起:她安于平淡的生活,但依旧追逐自己的音乐爱好。是“追梦意识”崛起的标志,但最后因为身体不好,她去世,随之埋葬的还有她的音乐梦。19世纪,美国经历完南北战争,人民内心匮乏,急需一些精神食料,这时候梦想两个字奢侈,但又必须。其次是大姐梅格的女性意识:大姐梅格对金钱有欲望,但最后还是归于平淡。即使嫁为人妇,但梅格还是对漂亮的衣服和首饰爱不释手。这意味着19世纪美国女性“对美的追求意识”的初醒。“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特殊时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爱美的权利,梅格代表了大部分小妇人,但又是那极少部分把追求美作为人生准则的人。因为大部分小妇人最后都为了家庭放弃了自己的美。然后是女性意识明显的艾米:艾米希望成为一个画家,她不像贝丝那样唯唯诺诺,也不像梅格一样瞻前顾后,她想要的,就一定要得到,不管付出怎样的代价,用什么要的手段。看完电影后,很多人都说,艾米是电影中最自私的一个小妇人。对家庭付出最少,但最好的也都给她享受了。其实这一切都是艾米自己努力的结果,她想要去欧洲学习,她就讨好姑婆,她想跻身上流社会,她就答应劳里的结婚。她活得是自我,没有那么束缚和顾及,在强调奉献和谦让的大时代,艾米的自我意识可以说是走在了前沿。女性意识最强的就是乔:乔是最符合现代标准的独立女性,她想过上好生活,但并不想依靠别人,而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让自己过上好生活。她有不将就的恋爱观。即使对方腰缠万贯,如果她不喜欢,她也会拒绝;如果喜欢,哪怕对方身无分文,她也毫不在乎。她有不盲目的金钱观。她渴望赚很多很多钱,她为了因为20元卖掉她喜欢的稿子。却不愿意因为钱委身于别人,丢掉自己的自尊。十九世纪的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不久,但很快也开始了工业革命,男人的任务赚钱养家,女人的任务就是操持家务,那时候标准的女性应该是像梅格或贝丝那种,乔无疑不会是最佳人选。太过独立的女性会被当作异类的。社会崇尚的都是“相夫教子”“娴熟温柔”“居家持家”型女性,女性在那个年代更像是关在笼中的金丝鸟。也正是因为如此,马奇家四个小妇人流露出的“美的意识”“追梦意识”“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才如此珍贵。她们用自己的角色探索了那个时期美国女性的更多可能。女性在马奇家不再是一个模子,而可以成为各种角色——可以是爱美的家庭主妇,也可以是独立敢于表达的作家,还可以是文静但又心怀梦想的小女人,更可以是嫁给富家子弟并且依旧不忘追逐自己事业的上流女性。六、《小妇人》的现实意义《小妇人》是一部女性成长的电影,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8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