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来自仙岩实验幼儿园的春季传染病预防攻
幼儿常见春季传染病
又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春天,相信宝爸宝妈已经迫不及待带娃出门了,去商场给宝宝买两件春装,约上三五小伙伴去玩个游乐场....啊~~生活真是美好~~
然而!!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猩红热以及手足口病等也偏偏爱在这个时候凑热闹,在人口密集、室内空气不流通地方,很容易发生传染性疾病。
下面给宝妈宝爸介绍几种儿童常见春季传染病,防患于未然哦!
1、流行性感冒
2、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
3、猩红热大多数患儿表现为急性起病,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患儿发病后1~7天均具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
疱疹性咽峡炎与手足口区分
猩红热
猩红热是一种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疹退后有明显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
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突出于白苔之外,称之为草莓舌。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此时称之为杨梅舌。
流行性腮腺炎
什么是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俗称“猴儿包”。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临床特征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以腮腺非化脓性炎症、腮腺区疼痛为主要特征。部分病例有发热、头痛、无力、食欲缺乏等前驱症状,但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天又累及对侧。双侧腮腺肿大者约占75%。腮腺肿大是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使下颌骨边缘不清。局部疼痛,开口及咀嚼是疼痛明显。
流行性腮腺炎是怎么传播的?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途径:麻疹传染性极强,主要通过打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前驱期: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等。
预防小知识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人群集中地场所空气质量差、通风不够,而且人群集中的地方存在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尽量避免去往人群集中的地方。
经历过一场
漫长防疫战的我们
一定都希望孩子能够
在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
所以我们一定要做好
春季疾病的预防
帮助孩子健康换季,快乐入园。
联系
(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6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