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发布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

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年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年的77.0岁提高到年的77.3岁,孕产妇死亡率从18.3/10万下降到17.8/10万,婴儿死亡率从6.1‰下降到5.6‰。

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比上年增加个。其中:医院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个。与上年相比,医院增加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个。

医院个,医院个。医院按等级分:医院个(其中:医院个),医院个,医院个,医院个。医院按床位数分:医院个,-医院个,-医院个,-医院个,医院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乡镇卫生院个,诊所和医务室个,村卫生室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个,其中:省级32个、市(地)级个、县(区、县级市)级个。卫生监督机构个,其中:省级27个、市(地)级个、县(区、县级市)级个。妇幼保健机构个,其中:省级26个、市(地)级个、县(区、县级市)级个。

床位数

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万张,其中:医院.7万张(占78.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万张(占18.5%),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8.5万张(占3.2%)。医院中,医院床位占72.5%,医院床位占27.5%。与上年比较,床位增加40.3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34.7万张(医院增加17.4万张,医院增加17.3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增加4.8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床位增加1.1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由年6.03张增加到年6.30张。

卫生人员总数

年末,全国卫生人员总数达.8万人,比上年增加62.8万人(增长5.1%)。其中,卫生技术人员.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4.2万人,其他技术人员50.4万人,管理人员54.4万人,工勤技能人员88.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7万人,注册护士.5万人。与上年比较,卫生技术人员增加62.5万人(增长6.6%)。

卫生人员机构分布:医院.2万人(占60.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万人(占32.2%),专业公共卫生机构89.6万人(占6.9%)。

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本科及以上占39.2%,大专占39.1%,中专占20.6%,高中及以下占1.1%;技术职务(聘)结构:高级(主任及副主任级)占8.3%、中级(主治及主管)占20.1%、初级(师、士级)占62.6%、待聘占9.0%。

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77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3.18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2.61人,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6.41人。

卫生总费用

年全国卫生总费用预计达.9亿元,其中:政府卫生支出.5亿元(占26.7%),社会卫生支出.0亿元(占44.9%),个人卫生支出.5亿元(占28.4%)。人均卫生总费用.7元,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为6.6%。

医疗服务

门诊和住院量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87.2亿人次,比上年增加4.1亿人次(增长4.9%)。年居民到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就诊6.2次。

年总诊疗人次中,医院38.4亿人次(占44.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5.3亿人次(占52.0%),其他医疗卫生机构3.5亿人次(占4.0%)。与上年比较,医院诊疗人次增加2.6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增加1.2亿人次。

年医院诊疗人次32.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85.2%),医院5.7亿人次(占医院总数的14.8%)。

年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达20.3亿人次,比上年增加1.1亿人次。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门诊量占门诊总量的23.3%,所占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

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入院人数万人,比上年增加万人(增长4.5%),年住院率为19.0%。

年入院人数中,医院万人(占79.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万人(占16.1%),其他医疗机构万人(占4.2%)。与上年比较,医院入院增加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入院减少81万人,其他医疗机构入院增加57万人。

年,医院入院人数万人(占医院总数的82.6%),医院万人(占医院总数的17.4%)。

医院医师工作负荷

年,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1人次和住院2.5床日,其中: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7.6人次和住院2.6床日。

病床使用

年,医院病床使用率83.6%,其中:医院91.2%。与上年比较,医院病床使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其中医院上升0.1个百分点)。年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1日(其中:医院9.1日),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比上年略有下降。

改善医疗服务

截至年底,二级及以上医院中,46.1%开展了预约诊疗,91.6%开展临床路径管理,59.1%开展远程医疗服务,86.1%参与同级检查结果互认,93.9%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血液保障

年,全年无偿献血人次数达到.3万人次,采血量达到.1万单位,较年分别增长6.1%和6.2%,千人口献血率接近11.2。

基层卫生服务

农村卫生

年底,全国个县(县级市)医院所、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所、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县级卫生监督所所,四类县级卫生机构共有卫生人员.9万人。

年底,全国3.02万个乡镇共设3.6万个乡镇卫生院,床位.0万张,卫生人员.5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万人)。与上年比较,乡镇卫生院减少个(乡镇撤并后卫生院合并),床位增加3.6万张,人员增加5.4万人。年,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1.48张,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人员达1.56人。

年底,全国53.3万个行政村共设61.6万个村卫生室。村卫生室人员达.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3.5万人、注册护士16.8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84.2万人。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2.35人。与上年比较,村卫生室数减少0.6万个,人员总数有所减少。

年,全国县级(含县级市)医院诊疗人次达12.8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9亿人次;入院人数万人,比上年增加.4万人;病床使用率80.7%,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年,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为11.7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5亿人次;入院人数9万人,比上年减少75万人。年,医师日均担负诊疗9.4人次和住院1.5床日。病床使用率57.5%,出院者平均住院日6.5日。与上年相比,乡镇卫生院医师工作负荷比较稳定,病床使用率下降2.1个百分点,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延长0.1日。

年村卫生室诊疗量达16.0亿人次,比上年减少0.7亿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人次。

社区卫生

年底,全国已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个。与上年相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加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减少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48.8万人,平均每个中心51人;社区卫生服务站人员12.3万人,平均每站5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比上年增加2.7万人,增长4.7%。

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疗人次6.9亿人次,入院人数.5万人;平均每个中心年诊疗量7.2万人次,年入院量人;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6.5人次和住院0.6床日。年,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站诊疗人次1.7亿人次,平均每站年诊疗量人次,医师日均担负诊疗13.9人次。

中医药服务

中医类机构、床位及人员数

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个,比上年增加个。其中:医院个,中医类门诊部、诊所个,中医类研究机构42个。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个,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增加4个。

年末,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万张,其中:医院.2万张(占82.2%)。与上年比较,中医类床位增加9.5万张,其中:医院床位增加7.0万张。

年末,提供中医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占同类机构的98.3%,社区卫生服务站占85.9%,乡镇卫生院占97.1%,村卫生室占71.3%。

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76.7万人,比上年增加5.2万人(增长7.2%)。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62.5万人,中药师(士)12.7万人。两类人员较上年均有所增加。

中医医疗服务

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1.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0.9亿人次(增长8.6%)。其中:医院6.8亿人次(占58.0%),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2.0亿人次(占16.9%),其他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2.9亿人次(占25.1%)。

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9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增长7.6%)。其中:医院3.0万人(占84.8%),中医类门诊部0.6万人,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3万人(占15.1%)。

病人医药费用

医院病人医药费用

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8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1%,按可比价格上涨3.1%;人均住院费用.4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6.0%,按可比价格上涨3.0%。日均住院费用.1元。

年,医院次均门诊药费(.1元)占40.6%,比上年(40.9%)下降0.3个百分点;医院人均住院药费(.5元)占27.5%,比上年(28.2%)下降0.7个百分点。

年各级医院中,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4.8%(当年价格,下同),人均住院费用上涨2.7%,低于医院病人费用涨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病人医药费用

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费用.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8%,按可比价格上涨4.7%;人均住院费用.9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1%,按可比价格上涨1.1%。

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次均门诊药费(.2元)占71.7%,比上年(68.4%)上升3.3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3元)占35.4%,比上年(36.6%)下降1.2个百分点。

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费用77.3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8.1%,按可比价格上涨5.1%;人均住院费用.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7.4%,按可比价格上涨4.4%。日均住院费用.9元。

年,乡镇卫生院次均门诊药费(46.2元)占59.8%,比上年(55.0%)上升4.8个百分点;人均住院药费(.5元)占38.5%,比上年(39.8%)下降1.3个百分点。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

传染病报告发病和死亡

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2万例,报告死亡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淋病和猩红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1.1%。报告死亡数居前五位的是艾滋病、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狂犬病和流行性出血热,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6%。

年,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0/10万,死亡率为1.8/10万。

全国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

病名

发病例数

死亡人数

总计

8

鼠疫

0

5

0

1

霍乱

28

16

0

0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0

0

0

0

艾滋病

99

病毒性肝炎

1215

脊髓灰质炎

0

0

0

0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0

0

0

0

麻疹

1

0

流行性出血热

97

44

狂犬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1

13

登革热

1

3

炭疽

3

1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

1

1

肺结核

764

伤寒和副伤寒

9

2

0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0

6

百日咳

57

2

2

白喉

0

0

0

0

新生儿破伤风

83

65

4

5

猩红热

0

0

布鲁氏菌病

0

1

淋病

1

0

梅毒

39

42

钩端螺旋体病

1

2

血吸虫病

0

0

疟疾

6

19

人感染H7N9禽流感

2

1

1

1

年,全国丙类传染病除丝虫病无发病和死亡病例报告外,其余10种共报告发病.2万例,死亡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占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总数的99.5%。报告死亡数较多的病种依次为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占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总数的99.3%。

年,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6/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

全国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及死亡数

病名

发病例数

死亡人数

合计

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

0

0

?风疹

0

0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0

0

?麻风病

0

0

?斑疹伤寒

0

0

?黑热病

0

0

?包虫病

0

2

?丝虫病

0

0

0

0

?其他感染性腹泻病

15

13

?手足口病

35

20

血吸虫病防治

年底,全国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个;达到消除、传播阻断、传播控制的县(市、区)分别为个、个、21个;年底晚期血吸虫病病人数70人,比上年增加人。

地方病防治

年底,全国克山病病区县数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个、个,现症病人0.48万人;大骨节病病区县数个,已消除、控制县分别为个、个,现症病人17.7万人;碘缺乏危害县数个,消除县个。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病区县数个,控制县数个,病区村数个,氟斑牙病人.7万人,氟骨症病人11.6万人;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病区县数个,控制县数个,氟斑牙病人.7万人,氟骨症病人21.7万人。

职业病防治

截至年底,全国共有职业健康检查机构个、职业病诊断机构个。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新病例例,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例,职业性化学中毒例,职业性传染病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例,职业性肿瘤87例,职业性皮肤病72例,职业性眼病53例,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5例,其他职业病11例。

妇幼卫生与健康老龄化

妇幼保健

年,孕产妇产前检查率96.8%,产后访视率94.1%。与上年比较,产前检查率和产后访视率均有提高(见表19)。年住院分娩率为99.9%(市.0%,县99.8%),与上年持平。

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91.9?%,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0.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8‰,其中:城市4.1‰,农村9.4‰;婴儿死亡率5.6‰,其中:城市3.4‰,农村6.6‰。与上年相比,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孕产妇死亡率

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为17.8/10万,其中:城市16.5/10万,农村18.6?/10万。与上年相比,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

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根据各省(区、市)及新疆建设兵团报告(下同),截至年底,全国设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个,年对25大类11.1万份样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进行监测;在个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年全国报告6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病人,死亡人。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年,全国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9?万个,从业人员.4万人。对公共场所进行监督检查.7万户次,依法查处案件10.5万件。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

年,全国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8.4万个,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60.0万人。对生活饮用水卫生(供水)监督检查12.5万户次。全国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被监督单位个,从业人员11.7万人。对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进行监督检查户次。依法查处生活饮用水和涉及饮用水安全产品案件件。

消毒产品和餐具饮具集中消毒卫生监督

年,全国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个,从业人员10.1万人。消毒产品监督检查2.6万户次,抽检件,合格率为98.0%。依法查处案件件。年,全国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个,从业人员4.5万人。监督检查户次,依法查处案件件。

学校卫生监督

年,全国被监督学校19.6万所,监督检查24.4万户次,查处案件件。

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监督

截至年底,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执法行动共监督检查用人单位户次,依法查处案件5件。

医疗卫生、血液安全和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

年,依法对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作出卫生行政处罚4.9万件。行政处罚无证行医2.3万件。依法对采供血机构作出行政处罚90件。对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98.6万户次,依法查处传染病防治案件5.8万件,其中依法作出卫生行政处罚案件5.8万件。

人口家庭发展

全面两孩政策稳步实施

年出生人口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4。妇幼健康服务积极推进,生育全程服务得到加强,母婴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协调相关部门促进托育、学前教育、就业、住房、税收等相关经济社会政策与生育政策配套衔接。

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政策

年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和扶助“三项制度”共投入资金亿元,比上年增加18.9亿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受益8.6万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受益.1万人,西部地区“少生快富”工程受益3.2万户。

—END—

摘自《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54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