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山西名中医马华仁心仁术心系患者
三晋大地,人杰地灵,中医药文化浓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山西作为中华文明尤其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和传承,形成了鲜明的优势和特色。
令人耳熟能详的扁鹊诊晋文公之疾;西汉河东女医义妁悬壶济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隋唐以来,山西人形成了独特的“儒医现象“;明清时期,以傅青主为代表的名家大师独领风骚。
到了近现代,山西的中医药事业日益繁荣昌盛,名医辈出,诸如韩玉辉、白清佐、萧通吾、李翰卿、刘绍武都在漫长的中医历史上留下了晋医的足迹。
目前,由山西日报报业集团指导,山西省中医学会、山西省中西医学会,山西省针灸学会主办,山西市场导报协办的“寻找山西名中医”活动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该活动主要对山西省内的中医文化和代表人物进行整理和报道,在《健康周刊》以专栏的形式加以呈现,以飨读者。愿我们携手共进,为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瑰宝尽绵薄之力。
仁心仁术
心系患者
——访“全国三八红旗手”、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华
名医简介马华,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科主任,全国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模范医师。中国中西医结合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儿科分会理事,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儿科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保健干部咨询专家。
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多年,致力于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的研究,如呼吸、消化及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和防治;在中医儿科疾病诊疗方面,注重调理脾胃,用药轻灵,处方精炼,主要治疗小儿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研发了一系列儿科验方,如小儿退热饮、银翘清鼻胶囊、清咽解毒颗粒、咽扁饮、清肺Ⅰ号、清肺Ⅱ号、止咳饮、调脾增食饮、腹泻效灵饮、通便灵、加味保和丸等,临床疗效甚佳。在国家级、省级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撰写临床医学著作12部。
听到要去采访马华,编辑部里同仁眼中立即露出追星族般的欣喜光芒,说:“我家老少几口人,都是找二院马华看中医呢,她护佑我家多年了……”尽管从事医疗行业报道多年,名医大家也见过不少,但我还是对将要到来的会面多了几分期待——马华身上,可是有着诸多“亮点”乃至“传奇”呢!——她两次被组织“破格晋升”,33岁时成为副主任医师,38岁时成为全省最年轻的中医主任医师;她著述颇丰,几大“本草新编”享誉业内,并参与撰写《中国医学预防法大全》;她是山西省图书馆“文源讲坛”的常见嘉宾,其公益讲座的影响氤氲悠长;还有,她是“全国三八红旗手”,那是对她品德医术的综合评价!
如沐春风由于马华工作时间太过繁忙,一切都要让位于服务患者——采访安排在下班查房后。夜色苍茫,霏霏细雨,走进了马华的办公室,只见绿植几许,清淡典雅;古色古香的桌案上,脉枕一方,纤笔一管,真所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以前听说过马华一个“典故”——“马老医生三十五”:马华的几本医学专著上架后,云南个旧和四川彭水的两位退休老人分别慕名来信,恳请素不相识的“马华老医生”开方治病,并一再祝福“马老”长寿……其实,当年的“马老”年仅35岁,连“老马”都算不上呢。
眼前的马华,初逾知天命之年,一头利落的短发、春风般的笑容,彰显着满满的活力,言谈举止间又充满着经验丰富“老教授”的沉稳敏锐。大段中医经典,她随口背诵;分析病理,她思维敏捷,字字珠玑,显示出丰厚的学养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虽然初见,还是被她的情绪和精神所感染,对“大医精诚”有了直观的体认。
百姓大夫马华说,中医特别强调“仁心”,孙思邈所言:“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按当下的要求,就是要一视同仁,热情周到,不怕脏不怕累,殚心竭虑地为患者服务。
晋中农村一个患者,来山医大二院中医科求治脉管炎时,患肢左拇趾已经发黑溃烂,脓水淋漓,分界不清,怪味扑鼻。马华毫不犹豫地捧起患者腿脚,搭在自己的腿上仔细检查。这位患者曾多处求医,病情非但不见好转,还日渐加重,医院建议截肢。马华认真诊断,坚信中医可以治好。精心治疗半年后,患者病情基本痊愈,并能参加生产劳动。家属感动地说:“马大夫治病,疗效好,态度好,还省钱,真是百姓的好医生”。
52岁的老段患脉管炎多年,左下肢冷痛,肌肉萎缩,间歇性跛行,面色黄白,全身畏寒乏力,自述常抱足枯坐,彻夜难眠,十分痛苦。马华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外治与内服、针刺止痛等相结合,疗效明显,患者日常生活已无自觉不舒,走动自如;远期疗效评为“优”。
原平农民小郭年仅32岁,患脉管炎多年,多处诊治未见好转。当时患者左手小指露出了森森白骨,因剧痛难忍,通宵不能入睡,辗转反侧,神情心态如槁木死灰。医院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坏死期”,建议手术截肢。患者害怕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故抱着一线希望,慕名求治于马华。马华运用中医药滋阴解毒,活血化瘀,配合“刮骨托毒”,使患者病情很快得到控制,服药半年余,患者手指恢复正常,并能从事轻体力劳动。马华临床医治了许多类似患者,治愈率达85%,使不少面临截肢的患者恢复了旺盛的生活能力。
面对采访记录中的“刮骨脱毒”,马华提笔纠正为“刮骨托毒”,并说:“托毒,盖由里达表,助其排疮脓驱肿毒之意。毒何以不出?以体虚正气不足故也。托毒就是为防止毒气内陷,气血不足的人使用补气药促进感染化脓破溃,从浅表处痊愈。”区区一字之改,尽显大家风范。
一年除夕夜,在太原打工的天镇农民孟四四腹部剧痛,满床打滚,呻吟不止。他妻子哭着敲开了马华的家门,马华家人正一起看春晚、包饺子,但她二话没说,洗过手就去给病人检查,疑是尿道结石,即刻叫上邻居一位司机,驱车将病人送到山医大二院急诊室,确诊为尿道结石。及时治疗后病人转危为安,马华放心回家,但已是大年初一早晨了。
一次下乡巡回义诊,马华已经上车准备返城,一个老乡却赶着毛驴车拉着病人赶来看病——她立即下车,仔细为病人诊治……几十年来,她看病,都是出自医者仁心,出自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从不分贵贱贫富、长幼妍媸。
一些药商为了推销药品,千方百计想笼络马华。她正色告诉他们:“按规范种植生产、疗效好的药,医院确定的药,不推荐我也要用;疗效不好的药,故意抬高价格的药,你们怎么说我也不会用,这是一个大夫起码的良知。”
儿科妙手儿科常常被称为“哑科”,因为患儿大多不能说清自己的不适,即使是年长的患儿也很难正确的将病情表述明白,因此,合适的诊疗方法,尤其重要。“脏腑之色,皆荣于面,有诸内必见于外。”马华除望神态、体质、面色、精神、二便、舌苔、爪甲等之外,还通过望小儿的上腭,根据上腭颜色的变化、是否有出血点或小凹点等,来推断疾病的虚实。
马华认为,腭的颜色变化与患儿气血变化有关。一般来说,小儿患病后,与病患所在的脏腑相应的上腭部位的颜色会有些变化,脾病小儿的上腭颜色变化更加明显。她注重调理脾胃,用药轻灵,处方精炼。自制的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的清扁丸,总有效率为95.1%,用该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疱疹性咽喉炎等伴有大便干燥者,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师古人之心,而不师古人之迹。”现代社会,人们的生存环境、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食物结构等都在剧烈变化,中医诊治自然要在基本理论指导下,与时俱进,研究新情况,探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不能拘泥于传统农耕社会的具体方药剂量。马华继承名老中医的宝贵经验,勇于创新,大胆探索,对诸多疑难杂症如脉管炎、硬皮病、肝硬化腹水、小儿疾病总结出一套独特诊治方法和理论见解,疗效显著。
师从大家顾兆农(年-年)先生是马华的恩师,也是她做人的楷模。顾老是医院主任医师,明末名士顾炎武后裔,原籍苏州,后迁扬州,早年就读上海国医学院,后在泰州随淮阴吴秉卿先生应诊。他读书融汇前贤之说,博采众家之长,对中医理、法、方、药均有很深造诣。
马华在顾兆农先生身边濡熏多年,获益匪浅。这获益,既是医术上的,也是医德上的。一个滴水成冰的冬日,一位满头热汗的年轻人背来一个病人,顾老率弟子忙扶病人躺下,一查看,原来是一位肺癌患者,脸色发青,气喘吁吁,喉中痰鸣滚滚,眼看要出不上气来了。顾老冲上前去,给病人口对口人工吸痰。病人终于吐出痰来,转危为安。顾老见病人十分虚弱,医院折腾一次,就说:“你不要跑了,以后我们定期去你家看吧!”下雪结冰路滑,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顾老在马华等的搀扶下,拄着拐杖,前往应诊……病人家属感动落泪。有个胆囊炎、胆石症病人,B超显示结石属泥砂型,顾老给病人开了排石汤。喝药后要清洗大便,看看是否有石头排出,顾老带着马华,找来了细纱布,帮助病人把粪便稀释,亲自过滤……
类似的例子,在山西医科大学中医科薛秦老教授身上也有充分表现。言传身教,终身榜样。马华牢记“研究医理真非易,昼夜苦阅劳心记,日久天长晓医理,精通医术为万人”之庭训,继承诸位老师的懿德嘉行,培养品德,精进医术,终有收获。
诲人不倦砚磨墨,墨磨人。马华通专互补,学术上经典性、前沿性各有特色。近年来编成的《动物本草》,是历代收罗动物药最全的,她贡献7万字,作出了山西这个有浓厚中医药传统省份的特殊贡献。此外她还有参编著作《毒药本草》、《矿物本草》、《儿科疾病手册》等。
医院的大夫,马华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学生“诲人不倦”。她觉得,学生之于老师,犹如自己的孩子,更胜于对孩子的期待。儿女不一定继承父母的职业和学术衣钵;而学生则不同,他们拥有亲子般的感情,继承和发扬的都是学术一脉的体系。马华讲授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课,总是教学育人初心不改,备课、讲授认真对待,尽心尽力。教案虽已烂熟于心,但她每次讲课都要重新编写、补充和修改,把学科的最新成果和自己摸索所得真知灼见充实进去,使之系统化、完整化。
马华已经是多年的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生毕业后工作于大江南北,北上广都有,在山西本地工作的更多。她面试研究生,特别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她说:“我们工作中见到的名医大家,对中医典籍都是烂熟于心,对经典段落倒背如流。问他们何以如此?他们都会说是年轻时的功夫,童子功!这才保证了他们后来的精进。我不反对当下的学生背外语单词,但专业经典要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去背诵,去熟悉。”她要求硕士生严格,循循善诱,注重诊疗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她带出的研究生一到单位就能上手工作,广受欢迎。
健康宣教马华始终认为:医者,不但要医治疾病,更重要的是医治未病之病,而治未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健康宣教,让老百姓了解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得以健康长寿,颐养天年。这才是医生的最高追求。
多年来,马华应邀在广播电视、报纸等多家媒体,进行科普宣传,答疑解病;利用业余时间,在山西省图书馆、社区、医院及相关单位,举办专题讲座近百次,运用多媒体技术制做“中医养生保健系列”课件,宣传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受到广大人们的青睐。
作为一名医生,她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对病人一视同仁,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医院表彰,被院党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山西日报》、《太原晚报》、《党的生活》及省市电台、电视台等多家国内媒体争相报道马华教授,《中国妇女报》曾发表题目为《百姓眼中的好医生》的报道,全面介绍马华事迹。
从医三十多年,日升日落,春夏秋冬,马华勤勉地工作生活学习,为患者解忧愁,为事业添光彩,成就斐然,广受好评。她自己却照常谦虚,笑称前行的道路还长,仍须和同仁一起共同相扶前行,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采访结束,轻车归来,雨丝夹杂着寒意,密密不歇,心头洋溢的却是阵阵暖流。
本报通讯员许永平雷文
马华医生出诊安排:
周一、周三上午,山医大二院中医科
版权声明
本文为寻找山西名中医官方白癜风医院地址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信息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by/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