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鸟语二胡名曲推荐
《空山鸟语》—刘天华先生演奏
刘天华(年2月4日—年6月8日),原名刘寿椿,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
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自幼受到家乡丰富的民间音乐熏陶。年随兄刘半农去上海,工作于开明剧社,业余加入万国音乐队,并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开始接触西洋作曲理论。曾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年因猩红热病逝于北京,年仅37岁。代表作有《光明行》《良宵》《空山鸟语》《歌舞引》《飞花点翠》等。
《空山鸟语》是中国近代音乐家刘天华创作的二胡独奏曲。其初稿写于年,十年后才定稿。标题采自于唐王维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寨》)。在此曲中,刘天华创造性地运用三弦拉戏式的模进手法,描绘了深山幽谷,百鸟嘤啼的优美意境,是一首极富形象性的作品。该曲在曲式上继承了民族音乐的“散—慢—中—快—散”的结构思维,但又有所突破;在速度布局上变化为“慢—快—散—快”的布局;在音乐材料布局上有所变化,即乐曲的最后不是传统的散板形式,而是主题的原速再现。《空山鸟语》-闵惠芬老师演奏闵惠芬(年12月23日~年5月12日),生于江苏宜兴,国家一级演员,著名二胡演奏家。先后在中国艺术团、上海乐团、上海艺术团、上海民族乐团担任二胡独奏演员,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系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年冬,《空山鸟语》一曲在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师生音乐演奏会上初次演奏,深受广大师生欢迎。誉满京华,名闻遐迩,久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曲。年,《空山鸟语》定稿发表。年获中华促进会“华人20世纪音乐经典作品奖”。
从刘天华的作品中也折射出了中西音乐结合观念的可行性与重要性。《空山鸟语》在技术上和思想上都明显领先于时代,借鉴很多新的创作手段和方法,追求作品的思想性。他极大地发掘了二胡的表现力,引入新的技巧、改革乐器、改进记谱方法等都对二胡演奏艺术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他将二胡从民间引入大学讲堂,建立二胡学科,倡导规范教学,对二胡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创作背景《空山鸟语》是刘天华先生十大名曲里技巧最难的一首。刘天华先生把古诗“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改为“空山不见人,但闻鸟语声”。
刘天华先生的故乡江阴有一座山叫黄山,满山都是竹林,鸟语花香,非常美,这首曲子就是作者根据当时的情景创作而成。它虽然在刘先生的十大名曲中排在第七,发表于年,但实际上它应该是刘先生的早期作品,应该排第三名。
感谢B站up主”秋湖孤光“的大力支持。
END
整理编辑雲清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lcbx/7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