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常见的皮疹识别以及护理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同时也进入了各种皮疹的高发期。例如:水痘、麻疹、湿疹、过敏。种种可能性不止这些!那宝妈如何区别呢?万一中招了,又该如何护理呢?今天,我们来给宝妈们说说春季常见的皮疹识别和护理要点。
皮疹是如何产生的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皮疹的特点是大、小片粒红,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一般常由病毒、细菌感染、药物或食物过敏以及虫咬等引起。
儿童皮疹的种类和发病原因较多,有时会痒,有时不会痒,除了皮肤本身的疾病外,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
皮疹的种类湿疹小宝宝的皮肤十分娇嫩,很轻微的刺激就能使宝宝的皮肤出问题。小儿湿疹俗称“奶癣”,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皮肤病,2岁之内的婴幼儿最为常见。
春冬天是宝宝湿疹高发期,常发生于双颊、头皮、额部、眉间、颈部、颌下或耳后,也可扩展到其他部位。皮疹形态大同小异,有的婴儿是在潮红的皮肤表面覆有黄色油腻性鳞屑或痂皮,有的却是在潮红的皮肤上散布着疹子与小水疱。
不论哪一种皮疹,都伴有一阵阵奇痒,婴儿往往倚着妈妈的身体摩擦止痒,直到小水疱擦破,形成大片潮红湿润的糜烂才肯罢休。遇热、遇湿都可使湿疹表现显著。湿疹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它也可能是一种由遗传性因素引起的皮肤病,如果爸爸妈妈小时候患湿疹,他们的宝宝也容易得湿疹。
幼儿急疹幼儿急疹又称婴儿玫瑰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急性发热发疹性疾病,由人类疱疹病毒6、7型感染引起,大多数发生于6月-3岁儿童。热退9~12小时出现皮疹(热退疹出),呈玫瑰色/红色斑丘疹,压之退色,散布在躯干、颈部及上肢,疹间有正常皮肤。几小时后皮疹开始消退,1~2天内消退,消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幼儿急疹一般在发热第3~5天热退疹出,皮疹为淡红色斑丘疹或斑疹,不留色斑,不脱屑。头面部先发,后蔓延至颈部及躯干部,四肢较少,1天内出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好发于冬春季节。
典型麻疹有接触史,表现为急性发热,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眼结膜充血、畏光等。
有以上症状后的第2~3天,可见口腔内的麻疹粘膜斑(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可见直径约1mm灰白色小点,周围绕有红晕);出疹于发热后3~4天,先出于耳后、发际,逐渐到前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四肢,最后达手掌、足底。皮疹为大小不等的斑丘疹,高出皮面,按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由淡红色逐渐成为融合成片的暗红色皮疹。
出疹时为发热的最高峰,相对幼儿急疹来说,此时患儿精神不佳,是不舒服的。疹齐后体温逐渐下降,退疹后短期内在皮肤上可留有棕色斑痕,并有麦麸状细微脱屑。
猩红热猩红热是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大多数发生于1-10岁儿童,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皮疹最早见于颈部、胸部、腋下及腹股沟等,而后遍及全身,为充血性鲜红色“鸡皮疙瘩”样细密的丘疹,在皮疹之间几乎看不到正常皮肤,面部一般无皮疹,口鼻周围无充血,呈典型的“口周苍白圈”。
发病时,咽峡部红肿,扁桃体上可有点片状黄白色渗出物,舌背味蕾突起形似杨梅或草莓,称“杨梅舌”或“草莓舌”。
出疹时体温很高,疹退时体温下降,可见大片脱皮,但无色素斑痕。
猩红热常见并发症为中毒性心肌炎、风湿病、肾炎以及猩红热侵袭邻近组织器官引起的化脓性炎症。
水痘春季是水痘的高发期,很多小孩子都要经历长水痘,长水痘会让宝宝感觉身体疼痒难受。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即HHV-3)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
皮疹特点:皮疹向心性分布,四肢末端稀少,最初为瘙痒剧烈的红色斑疹,逐渐变为充满透明液体的水疱疹,24~48小时疱内液体变浑浊,可出现脐凹现象,后期可结痂或破溃。高峰期斑疹、丘疹、疱疹、结痂同时存在,称之「四世同堂」。愈后常不留色素沉着。
手足口病每年的4月份开始,就进入手足口病的高发期。多种肠道病毒均可引起手足口病,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急性起病,发热、口痛、厌食、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位于舌、颊黏膜及硬腭等处为多,也可波及软腭、牙龈、扁桃体和咽部。
典型为红色小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润,疱壁较硬,内有少许液体,可破溃,除口腔外其余部位疱疹少有痛痒感。疱疹数目不等,数个至数十个。近年来不典型皮疹逐渐增多,可表现为大疱样皮疹,可伴有明显瘙痒,皮疹大,壁薄,易破溃。消退后无色素沉着。
多数患儿一周左右自愈,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
荨麻疹荨麻疹多由过敏反应所致。过敏原因较多,食物(花生、牛奶、鸡蛋最为常见)、药物、冷热空气、昆虫叮咬等。
荨麻疹常先有皮肤瘙痒,随即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风团的大小和形态不一,发作时间不定,部位不固定。风团逐渐蔓延,融合成片,由于真皮乳头水肿,可见表皮毛囊口向下凹陷。
风团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不留痕迹。
部分患儿可伴有恶心、呕吐、头痛、头胀、腹痛、腹泻,严重患者还可有胸闷、不适、面色苍白、心率加速、脉搏细弱、血压下降、呼吸短促等全身症状。
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黏膜单次或多次接触外源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甚至以外的部位发生的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能引起接触性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种。
皮疹表现一般无特异性,由于接触物、接触方式及个体反应不同,发生皮炎的形态、范围及严重程度也不相同。
皮炎的部位及范围与接触物接触部位一致,界限非常鲜明。但如接触物为气体、粉尘,则皮炎呈弥漫性而无一定的鲜明界限,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
自觉症状大多有痒和烧灼感或胀痛感,少数严重病例可有全身反应,如发热、畏寒、头痛、恶心等。
病程有自限性,一般去除病因后,处理得当,1~2周可痊愈。
如何做好护理和预防1、清洁皮肤
春季经常刮风,虽然春风拂面,但3~5月是空气中致敏原最多的时候。因此,清洁皮肤是最重要的事。建议用温水彻底清洗。
2、出疹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不要抓破皮疹,特别是有水疱和丘疹的部位,只要有一点损伤就有感染的危险。患者夜间常无意识的去抓它,所以要把指甲剪短,小孩子要给他带上手套睡觉。衣着方面,特别是衬衣和贴身衣服,不要有刺激性的。一般要质地柔软的棉布做的衣服最好,不要穿化纤和毛织品。不要吃带刺激性和油腻的食品。保持大便要通畅。保持皮肤和粘膜的清洁。要仔细观察有无全身性症状及其皮疹类型。
3、改善生活习惯
过热会增加痒感,并使湿疹加重,所以不要给患儿穿过多的衣服,夜间也不要盖得太厚。应少吃油腻、甜食及刺激性的食物。
要给予宝宝容易消化、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补充充足的维生素。
4、避免接触可疑致敏原
对于过敏体质的宝宝,可进行过敏原检测。
对尘螨过敏者,避免使用地毯,不玩棉花、羽毛等填充的玩具。对霉菌过敏者,勿使用加湿器,并尽量避开霉菌易于滋生的地方,如地下室、阴暗处或草木繁茂的地方。对动物羽毛、皮屑过敏者,家中不要养宠物。
5、坚持体育锻炼
最好每天坚持户外运动,运动能增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抵抗力。
6.对症治疗
宝宝体温不超过38.5℃者一般不予退热,应尽量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较重的婴幼儿可用解热镇痛药,一般无需使用抗菌素。必要时一定要去看医生哟。
供稿
黄妮妮
编辑
刘东林
审核
曹爱莲
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zd/55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