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天士简介
叶天士一生耽于诊事,无暇立著。他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现传有《临证指南医案》十卷,后附《幼科心法》和《温热论治》各一卷,刊于一七六六年,据传为其门人和后代整理记录而得。内容包括内科杂病、妇科与儿科,尤以温病治案为多。其中《温热论治》又称《温热论》,是叶天士口传心授经验心得,为临床实践的结晶,代表了叶天士医学的最高成就。
《温热论治》是叶氏口传心授经验心得,为临床经验的结晶,是温病学说中一部非常重要珍贵的文献。全篇主要论述温病感受途径、传变规律、治疗大法和卫气营血辨证作为温病诊治纲领以及舌、齿、斑疹等的辨析方法及其诊断意义,并论妇人胎前产后、经水适来适断之际所患温病的证候和治疗。据传是他的门人顾景文随叶氏舟游洞庭湖时,将其口授之说记录而成。
《温热论》为中国温病学说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辨证的基础。他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论点,概括了温病的发展和转变的途径,成为认识外感温病的总纲;还根据温病病变的发展,分为卫、气、营、血四个阶段,作为辨证施治的纲领;在诊断上则发展了察舌、验齿、辨斑疹、辨白疹等方法。其中的一些学术见解直到现在仍为临床医家所重视。
在脾胃学说方面,他认为脾胃与四脏都有密切关系,提出“脾胃有心之脾胃,肺之脾胃,肝之脾胃,肾之脾胃”。在治疗上,对于养胃阴一说阐述精详,并主张“认清门路,寒热温凉以治之,未可但言火能生土而用热药”。这些论点为脾胃学说增添了新的内容。他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温热论》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学术见解。他认为温邪由口鼻侵入人体,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揭示了温热病的发病途径和传变规律。还总结出舌苔、牙齿和斑疹白□色泽等变化与温病病情的关系,发展了温病的诊断方法。并根据温病的变化过程,提出“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以及“在卫□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的辨证施治纲领。从而使温病学有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后来,吴鞠通所写的《温病条辨》采录了他的大部分理论和经验。
他毕生忙于诊务,著作很少,现传的《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叶氏存真》和《未刻叶氏医案》等,都是其门人根据他的口授或临床实践中的笔记编辑整理而成。而《医效秘传》、《叶氏女科证治》、《本草经解》等,一般认为是后人伪托的。
《临证指南医案》则是无锡华岫云收集叶氏晚年医案,加以分类编辑而成。分疾病八十九门,每门由其门人撰附论治一篇,门后附徐灵胎评议。卷一至卷八记载内科之杂证、时证案;卷九为妇科;卷十为儿科;书末附所用方剂索引。《幼科心法》相传为叶桂手定后,章楠改题为《三时伏气外感篇》,主要论述儿科诸病的辨证论治,尤其阐发了春时、夏令伏气外感和秋燥之证治。《叶天士医案存真》是叶氏曾孙叶万青,取家藏方案编成,卷一以杂病为主;卷二以温热病案为多;卷三为运用仲景方验案。另有门人周仲开抄录而成的《未刻本叶氏医案》等。另外,托名叶氏的医案和著述颇多,可考的有《景岳发挥》、《叶氏医衡》、《医效秘传》、《本事方释义》、《女科症治》等等。
医学趣闻江南名医叶天士,他自号香岩,人称半仙,有手到病除的本事。连康熙皇帝也感激他治好了自己的搭背疮,御笔亲题“天下第一”的匾额赐给他。因他一一生治愈过不少奇疾怪症,连神仙都慕名名而来,变做一个平常人请叶天士诊断。叶天士号罢脉后,说了八个字:“六脉调和,非仙即怪。”羞得那神仙仓徨逃看过遁。不管这一传说是真是假,可叶天士妙手回春,起死复生的事都是有口皆碑的。有几个这样的小故事——
治难产有一个孕妇难产,疼得在床上乱滚,满身都渗出黄豆大的汗珠子。她的丈夫虽是医生,也根据症状开了药方,却治不好,只得去请教叶天士。叶天士问明症状后,叫他在原配的汤药里再加一小片梧桐叶,这个医生回家后就照办了。他妻子喝下此药后,孩子果然顺利地生下来了,是话有因,是草有根,这消息传开后,不少孕妇都照这法子治起难产来,连不少老医生也照葫芦画飘开这样的药方,可再也不见有应验的。有人感到奇怪,就问叶天士是什么原因,叶天士感慨地说:“草药治大病嘛!我上一次用梧桐叶治难产,因当时正是立秋之日,现在用它又有什么作用呢?因时制宜,不拘古法,才能根据病情而灵活应用啊!可惜有些老医生过于拘泥,至今还不明白这一道理呢。”
还有一个孕妇难产,因别的医生治不好,勉强支撑着去找叶天士求救。当时叶天士正在下棋,他随便瞅了孕妇一眼,不屑地哼了一声,继续埋头与人对弈。孕妇流着眼泪,再三哀求,连叶天士的棋友也不忍心了,帮孕妇说话。不料把叶天士说火了,顺手举起棋盘,“叭”的一声甩到地上,棋子顿时撒得四处都是。然后又声色俱厉地对孕妇说:“病来如山倒,病好如抽丝,你急什么?给我把棋子捡起来!”孕妇因有求于他,只好忍气吞声地把棋子一一捡起。叶天士此时忽然大笑起来,对孕妇说:“好好好,这回孩子自然会顺利地生下来了。”说得那孕妇半信半疑赶回家中,果然应了叶天士的话,顺利地分娩了。叶天士的棋友又钦佩又诧异,问起拾棋子居然能治难产的奥妙。叶天士说:“滚动之石,不长苔藓。我一眼就看出那妇人是捧心胎,当她拾棋子时,佝偻了很久,胎儿的手靠她的运动之力,已离其心窝,所以不得赖在娘肚子里不出来了!”一阵话说的对方哑然失笑:“你刚才好一场真真假假的把戏,连我也给蒙住了。”
治痘吴县城郊有一个富商,中年得子,十分宠爱。不料第二年春天,孩子出起了痘子(俗称红花诊)。先是浑身发烧,又哭又闹,后来竟昏迷不醒。富商略懂医术,知道这是逆症,病邪内陷引起的痘闭。不但很难医治,而且有生命危险,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忽然想到叶天士,像溺水人抓住了救命草。对此病除了他再无二人救得,可叶天士是当今名医,能屈尊大驾到乡下来吗?他急中生智,听人说叶天士好斗蟋蟀,便买了几个“饶将”,分别放在精致的盒子里,找上叶天士的门来,要和他的“勇士”斗个输赢。结果是两军对垒,各有胜负。
富商不服气,说家里还有一位十分厉害的“黑元帅”,可以说交起战来天下无敌。一句话惹得叶天士兴起,马上同富商到他家。这时,富商才说出实情,并望叶天士能原谅他因救子心切而不得已用的激将法。叶天士毫不怪罪,只说:“救人要紧!救人要紧!”当他看到孩子浑身的斑疹混浊凹陷时,大吃一惊,忙叫富商找了十余张新油漆的桌子,然后把孩子的衣服脱光,放在头一张桌子上用手辗转揉搓。待十余张桌子都用过了,已到了五更天,这会儿,孩子终于“哇”的哭出声来,浑身的痘子也全发了。富商见“宝贝”起死回生,对叶天士感激不尽,又赠金,又赠银,但叶天士推辞不要。终因盛情难却,才拿了一盒蟋蟀连夜赶回城了。
当年夏天,不料叶天士一岁的外甥也患了痘闭,病情比前一个更加严重。他女儿向父亲求救,叶天士感到很棘手,疼在心里,难在脸上。女儿的泪水像熟透了的枣花,扑簌簌地往下掉,说:“父亲常说痘症无死症,可你的亲外甥为什么就治不好?”一句话噎得叶天士目瞪口呆。沉吟了半晌,果断地把小外甥接过来,却把女儿赶了出去,然后竟然剥光孩子的衣服锁在一间空屋里,飘然而去。
他女儿不放心,来看父亲怎样治病,却既不见爹面,又不闻儿哭,五脏六肺都火烧火燎的。经打听,才知他的心肝宝贝关进了“牢房”。她以为父亲疯了,一边拼命打门,一边派人去找叶天士。派出去的人先后回来了。都说他在一个朋友家打牌,正玩得高兴,任你催死催活,就是不回家。当他女儿嗓子也哭哑了,眼睛也急直了,才见叶天士飘然而来。这时已到了半夜,他不紧不慢地找了一盏灯笼,把关孩子的“牢”门打开了。他女儿猛地扑进屋里,心想孩子怕早已死了。
谁知往身上一看,孩子不但痘儿已出,粒粒如珠,还张着小嘴对她笑呢。叶天士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吁了一口长气说:“你没看见这屋里的蚊子特别多吗?我是借它们把痘子咬发的。唉,这也是没法子的法子!虽然担风险,总比不治强。若不是抑制烦躁,我哪有情趣打牌!”他女儿听了,才晓得父亲的用心良苦,不好意思地笑了。
治贫一天,叶天士正在药房给病人号脉,忽见一个衣衫破烂的人冒冒失失的闯了进来。他不等主人问语,就拱一拱双手说:“向先生请安!听说先生是当今的活神仙,能治百病。我有一致命的病症,不知先生能治否?”叶天士说:“只要我能治得好,一定效劳,你有什么病直说无妨。”那人说:“人不欺病,病难欺人。其实我一无内患,二无外伤,只是太贫穷了,你可会治贫吗?”叶天士还没回答,来看病的人却火了:“我看你这个人是无理取闹!走遍天下,哪有医生能治贫的?”
不料叶天士捋着长须笑道:“贫也算种病嘛,既无佳肴滋补,又频添忧愁伤身,可谓有损元气。不过要治它也不太难。我看这样吧,我给你一枚橄榄,只许你吃肉,光留核,再把它种下,到明年自然就不穷了。”看病的人听了这番话,像附到五里雾中摸不着真山实水。来人也觉得种橄榄核与治贫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本当不信,又见叶天士说得诚恳,便拿着一枚橄榄满腹狐疑地回去了。
那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照叶天士的话办了。第二年,橄槛树就长高了。挺拔的小树上长满了绿叶,就是不开花,不结果。那人想:无果树有啥用?就去问叶天士。叶天士笑道:“到时候了,过几天自有人送钱来。”那人还是不信,悻悻地回家了。没过三天,怪事出现了,买橄榄叶的人竟像赶会一样,后脚跟着前脚地接踵而来。虽然每人只买几片,价钱也便宜,但一树浓叶何止万千,所以那人为此发个小财。再以这笔钱做个小本买卖,不久便成了小康之家。
他十分感激叶天士,抽空带了一份厚礼去向这位神医道谢,并探问其中的奥妙。叶天士婉言谢绝了对方的馈赠,把买橄榄叶的秘密告诉了他。原来,叶天士早料到这一季节有某种传染病流行,配治医治此病的药物少不了橄榄叶,所以在开药方时,每方必加几片。俗话说:“药不分贵贱,能治病就是好药。”可满城的药肆就是没有这东西,病家只好在叶天士的指点下,到那人的住处买橄榄叶了。这也是叶天士平时遵循医德,乐善好施,对贫苦人的一片心意。
人物评价叶天士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是一位贡献非常卓越的医学家,他创立的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论治纲领,为温病学说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对杂病提出的许多新见和治法方药,至今在临床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叶氏在创立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同时,还丰富和完善了辨舌验齿、辨斑疹白PEI的温病诊断方法;补充了东垣脾胃论详于脾而略于胃的不足;他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护理等方面创见也颇多、贡献很大;他还十分善于运用古方,如程门雪说"天士用方,遍采诸家之长,不偏不依,而于仲师圣法,用之尤熟。"他的许多治法药剂,经吴鞠通整理成为广传后世的效验名方。
叶氏生平虽无亲笔著述,但其临证医案,辞简理明、“无一字虚伪,乃能徵信于后人。”在医学教育方面,叶氏培育成不少能济世活人的名医,他的诸多反映其独到经验和深邃医理的名言,对后学仍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叶氏以其“立德、立功、立言”的为医最高境界,而深受广大医家境仰,他的学说,在二百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形成一个重要而有特色的医学流派“叶派”,在近代医学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彩。百余年间,私淑叶氏者很多,最闻名的有吴塘、章楠、王士雄等。叶天士的儿子叶奕章、叶龙章都善医,但被父亲的名声所掩盖;他的孙子叶堂、叶坚,曾孙叶万青等3人则转习儒业。叶氏的学术不能很好地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但却广泛地流传在人间。
当然,叶氏同历史上所有的伟大医学家一样,难免有其不足。如叶氏所题“踏雪斋”以与薛生白题“扫叶庄”的门匾相诋,则难避同行相嫉,门户之争之嫌;叶氏虽学验巨丰,但受他“不欲以医传世”的思想影响,生平除部分医案和简短的口述温病学说外,无亲笔著作,致使其许多的学术思想精华和临床经验失传,而有些传世的学术论点又零散残存在有限的医案中,缺少完整性理论论述;另有些学术论点又存在前后矛盾之处等。但是小疵不掩其大醇,叶氏作为一位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伟大温病学家,作为精通内科、儿科及妇科、外科、五官科的医学大师,以其卓越的医学思想、高超的医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而流芳百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h/7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