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一小丨卫生保健预防春季传染病,共
春季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
宝爸宝妈们应警惕了!随着春天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各种传染性疾病也悄悄来到我们身边。新春开学,校园内学生聚集,利于传染病的传播,学校发生疫情的风险明显增加。即使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的大背景下,也不能放松防控意识。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常通风和保持社交距离是“标配”的防控措施。另外,3月份也是各种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传染性疾病是危害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一大顽敌,所以学校加强对传染性疾病进行宣传教育,做到早预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传染性疾病在校园的发生。
春季常见传染病
01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鼻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酸痛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需要隔离至康复后三天。
02
流行性腮腺炎
发病初期有感冒症状,发病1-2日后出现耳部疼痛,然后出现唾液腺肿大,绝大多数病人通常可见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需隔离3周。
03
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需隔离3周。
04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鼻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
05
猩红热
猩红热为主要由A组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有些象“鸡皮疙瘩”,若用手指按压时,可使红晕暂时消退,受压处皮肤苍白,经十余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面部充血潮红,但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舌乳头红肿。猩红热的传染源为病人和带菌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偶可经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少年多发。
06
风疹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
07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如EV71、COXA16等病毒引起的,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中学生也有人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
08
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
诺如病毒,又称“诺瓦克病毒”,是一种比较常见、会引起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毒,全年均可发生感染,冬春季节高发。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
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诺如病毒潜伏期为24~48小时,病程为自限性,一般2~3天即可恢复。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传播途径是多种的,同一种传染病可以有多种传播途径,主要有五大类:
一、呼吸道传播,病原体存在于空气中或者形成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身体中就可以被感染。
二、消化道传播,病原体污染食物和水,易感者进食后可以被感染。
三、接触传播,易感者与被病原体污染的水或者土壤,接触的时候获得感染。
四、虫媒传播,被病原体感染的蚊虫,被叮咬后把病原体感传给了易感者。
五、血液、体液传播,病原体存在于患者血液、体液中,经过输血或者分娩等途径就会获得感染。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传染病流行的时候,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的流行即可终止。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我们小学生应当怎么做?
不同的传染病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同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预防接种
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上述疾病中,除了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无针对性疫苗外,其余均有疫苗可以接种预防。
2.科学穿衣
遵循传统的“春捂秋冻”的规律,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适时增减衣服。
3.开窗通风
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让室内的空气流动起来,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减少患病的机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4.勤洗手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等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5.坚持锻炼
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还提高皮肤调节温度的能力,维护淋巴系统的功能,从而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6.减少聚会
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7.平衡营养
偏食挑食的孩子最容易发生免疫力下降,要想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合理、均衡营养非常重要。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增加含钙量丰富的鱼虾、豆制品,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注意蔬菜水果的摄取,适当搭配粗粮和杂粮,避免高糖分、高脂肪和油炸食品。
8.保证睡眠
晚间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不使孩子过度疲劳,充足的睡眠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希望通过宣传活动,同学们养成保持个人卫生的好习惯,增强自身的防病意识,把防疫融入校园生活的点滴,为构建健康校园、文明校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也愿同学们们度过一个安全、充实的开学季!
《疫情防控从你我做起》
让我们相约贺兰一小,
一起见证校园生活的点滴,
倾听一小学子的心声,
共创每一个美丽瞬间。
亲爱的朋友们,
我们将与您共牵手、铸辉煌。
期待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h/67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