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四幼第十六周幼儿营养食谱

幼儿营养食谱

.12.14-12.18

(左右滑动)

家园栏

猩红热的预防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好发于5~15岁的儿童。

它的早期症状为咽部充血、扁桃体红肿,表现为发热、咽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情况,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开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一日内蔓延至全身。皮疹呈鲜红色,针头大小,像“鸡皮疙瘩”。发病时还会出现“掌印”现象:手指按压时,红晕暂时消退,受压皮肤呈苍白样,经数秒钟后,皮肤又恢复呈猩红色。出现“口周苍白圈”:面部充血潮红,无皮疹,口唇周围及鼻尖则显得苍白。出现“杨梅舌”:舌乳头红肿,很象鲜红的杨梅;这些都是猩红热的特殊症状。猩红热皮疹经3到5天消退,疹消后会有不同程度的脱皮,呈米糠样脱屑,或大片的脱皮,极少数病儿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抽风、昏迷、甚至休克。

猩红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带菌者,当他们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的时候,飞沫会通过空气传给别人。它还可经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还可通过被患者污染的食物、餐具、玩具、图书、日常用品等传播。在发病的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时期,传染性最强。因此,需要隔离治疗。

目前,猩红热尚没有可供预防的疫苗。因此,预防猩红热的关键应在春、冬季尽量不带孩子去人多密集的场所,外出需要戴口罩、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如出现猩红热的症状要及时隔离和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能减少身体消耗和心脏负担,多饮水、进食富有营养和易消化的饮食。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h/58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