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怀念中国公共卫生之父华西
“今日之医学范围甚广,不限于治疗,亦不限于预防。言治疗而不计预防者非今日之医学也;言预防而鄙视治疗,亦非今日之医学也。”
——陈志潜
新冠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使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再一次被推到公众视野面前。
追溯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不得不从“中国公共卫生之父”、杰出的医学家、中国基层卫生保健先驱、中国社区医学创始人、中国现代健康教育奠基者、九三学社先贤陈志潜先生说起。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怀念陈志潜先生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为我国人民能够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所贡献的毕生精力,所立下的不朽功勋。
少年立志为治病救人而读书
“在我幼年时,除了父亲和他的弟弟以外,家中每个人都在我的童年时逝去……”
年9月10日,陈志潜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府华阳县。
从陈志潜记事起,家里就没断过重病病人。4岁丧母,姐姐、弟弟、姑姑也因长期患病相继离世,亲人的离去在他心里刻下了深深的痛。
14岁,自幼聪慧的陈志潜转入教会新式中学读书。慈爱的继母罹患重病,久治不愈之下,陈志潜陪继母到当时法国驻成都领事馆附设的诊所,请西医诊治,竟自此治愈。诊所精巧的器械、整洁的环境,医生细心的检查、显著的疗效,给陈志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学三年,陈志潜埋头英文原版的数理化书海中,终于在17岁这年,以全国第一名的骄人成绩,如愿考入北京协和医学院。
年协和医学院29年毕业生在京五十周年同学会
从左到右(前排:钟惠澜、林巧稚、施锡恩)
(后排:荣独山、陈志潜、林元英)
在优秀者如林的协和医学院,他连续8年荣获奖学金,直到年博士毕业。他的同班好友中,有朱章赓、钟惠澜、林巧稚、荣独山、施锡恩等著名医学大家。
忧国忧民执著追求医学真谛
“普及卫生知识,增强人民体质,搞好卫生保健,预防和治疗威胁人民健康的各种疾病,应该成为一个国家卫生事业的首要任务。”
年的五卅运动,给了陈志潜极大的震动,他开始结合自己的专业反思中国的社会问题。当时的中国社会,卫生环境差,大众普遍缺乏卫生常识,各种疾病广为流传。
协和医学院重视提高学生的医学科学研究和医术技能,但对于如何开化民智、预防疾病,则不甚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h/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