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将猩红热当过敏
今天上午接诊一名小患者,妈妈一进诊室叙述孩子过敏三四天一直好不了,2天前在社区注射一次地米,口服氯雷他定,皮疹明显好转,昨天皮疹进一步加重,再服氯雷他定无效。面诊:面色红,乏力,纳差。查体:体温正常,颜面部、颈部、前胸和后背鸡皮样红疹,压之褪色,有脱屑,四肢无皮疹;咽峡部、眼睑部散在红色丘疹,软腭黏膜充血,有点状红斑及散至性瘀点,舌质暗红,苔中厚腻微黄,边缘脱落,舌质表面散在红点,呈草莓状。追问:孩子五天前出现发烧,咽痛,全身不适。随即开出化验单,血常规显示,白细胞、中性、淋巴、C反应均偏高。诊断:猩红热。
春夏之交是传染病高发期,诸如:水痘、手足口、麻疹、风疹、猩红热等,都存在不同特点的皮疹、丘疹、疱疹,尤其是猩红热,在体征不典型的情况下很容易将皮疹误诊为过敏性疾病,这样容易延误病情。过敏性皮疹一般会有明显的过敏原接触史,起病突然,孩子往往是过敏体质,没有发热、咽痛等前驱症状,使用抗过敏药物效果明显,小患者皮疹初期治疗有效,实际是激素产生的一过性假象,后来口服抗过敏药便无效。
猩红热有六大特征:发热、咽痛、鸡皮样疹、口周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同时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纳差。病程分为:
鸡皮样疹口周苍白圈草莓舌帕氏线
1、前驱期:大多骤起畏寒、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轻者低烧,伴头痛、咽痛、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或片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并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即黏膜内疹,一般先于皮疹而出现。
2、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偶有迟至第5天出疹。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1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及于下肢,少数需经数天才蔓延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皮肤充血发红的基础上散布着针帽大小,密集而均匀的点状充血性红疹,手压全部消退,去压后复现。偶呈“鸡皮样”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痒。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窝、腹股沟部可见皮疹密集呈线状,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可有少量点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病初起时,舌被白苔,乳头红肿,突出于白苔之上,以舌尖及边缘处为显著。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并可有浅表破裂,乳头仍突起,称“杨莓舌或草莓舌”。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达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一般为非化脓性。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中毒症状消失,皮疹隐退。
3、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脱皮部位的先后顺序与出疹的顺序一致。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脱皮持续2~4周,不留色素沉着。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和一切链球菌感染的常选药物,早期应用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病情严重者可增加剂量。为彻底消除病原菌、减少并发症,疗程至少10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或头孢菌素。严重时也可静脉给药,疗程7~10日。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f/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