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人文之三向善

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a_5656376.html
儿时故乡夏天的夜是迷人的,水银色的月光洒满了大地,乌蓝的天幕上,缀满了宝石般的星星。当夜幔与一阵阵带着大西滩草木潮气和清香的风相互嬉戏的时候,也正是我住的毛店街福盛巷2号四合院里大人小孩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谈天说地,研古论今,讲他乡,比故乡那最美的时光。我也就是从长辈们所讲的老故事、新真事,及以后现实生活中展现出的一幕幕,让我悟出一条道理来,那就是我的乡亲们的心地向善。听我们院那位慈祥善良,非常受人尊敬的丁爷爷讲过,丰镇城老早时,有老俩口无儿无女,却有钱。在单门独院里除了自己住着大正房,东西南都有一排砖瓦房。一是因为喜欢清静,二是由于不缺钱花,所以宁可让这些房闲着,也不愿租出,避免嘈杂麻烦。紧邻他们院的是一处平凡四合院,全是泥土房,住着的当然都是些贫困人家。但这院却人气非常旺盛,家家欢声笑语不断,尤其是到了夏夜,汉子们、妇女和孩子们都聚在院子里,各有各的好戏上演。真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两院的人起初也没觉得非要有什么互相走动开来的意思,富者品自己的佳肴,贫人香自己的淡饭,各有所取,各有所乐。直到有一天,那位富贵老翁在月挂树梢时,突然发起厉害的病来,那老妪干着急也起不了救助的丝毫作用,无奈之下,拄着拐仗,挪动三寸金莲,来到邻院向大伙儿求助。于是这院中的人有急忙去请郎中的,有赶紧跑到这从未踏进过一步的豪门里,先行护理这位老人的……事后,就有了这老俩口硬是诚邀把邻院的所有户,按照人口多少的不等,全都给分配安置在了自己院的闲房里,让常住而不取他们分文的。一下子,这个原来死气沉沉的院落,便红红火火起来。丰镇几个能工巧匠知道这事后,便无偿地制作了一块书有“和为贵”字样的精匾给挂在了这院的大门上,并在院中建起一面照壁,壁面镌刻了个好大而又工整的“善"字,以敬这两位老人和他们的同院邻居。此事历经久远,已经无从考证,但我们这个四合院里长辈们的善举,我是经见过,难以忘怀的。此院是高家的产业,那时候是高老太太持家做主。当时确实有租户因生活困难而不能如期交纳房租的,但也不用着急担心房东会指责和撵走他们。“不急,缓开再说吧。”这是高老太常说的一句话。等大家真的缓开了,也是从本月起交,以前拖欠的,高老太就都免收了。“远亲不如近邻”,这话一点儿不假,尤其是故乡这无数向善的人家相互为邻,那生活的滋润就更是锦上添花了。无论大情小事,还是小情大事,彼此关照已经成了惯例。那个年代,孩子们最常见的病是出麻疹,水豆,犯猩红热,这期间也无有什么治疗的好法子,只有在家扛,最好的调养也就是能吃上点儿琐琐葡萄(葡萄干),喝些红糖水。大人们最切记的是不能让孩子闻油锅味,否则疹子、豆子会被积在体内不能正常的排出来,那问题就严重了。自己家这几天不吃荤菜好办,但全院各户都需配合好,才可万无一失。如那家的孩子正染此病,他家的门外面就挂上一红布条,一是告诫别家的孩子不可再来找他们的小伙伴玩耍了,以免被传染,二是起一个告知各户的作用。无需再多虑,这一个星期(一般五天疹豆就出全了)全院家家户户顿顿饭菜都是清汤淡菜了,但这饭大人孩子都吃得香甜,吃得心安。故乡的云是暖目的,故乡的风是融心的,故乡的文庙、牛王庙、大王庙荡漾着霭霭的瑞气,故乡的人情时时处处彰显着厚德崇礼向善的魅力。“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丰镇老一辈循循善诱后代的至理名言。男孩子天性淘气无可厚非,但对于糟害小猫小狗等小生灵,作践花草树木的行为,大人们都会严厉斥责和制止的,这样就为这片土地一直风生水起打下了坚实基础。故里乡亲从善如流,心肠软,他们从不知道幸灾乐祸是什么样的感觉。从我记事到现在的几十年里,故地也发生过不少令人伤心惨目的悲情事,有溺水身亡的少儿,有被大火吞噬了生命的老翁……让大家哽咽难言。尤其是平安街尚家一对姊妹花,夜里在香甜的睡梦中,被突然坍塌了的房顶,无情地夺走了她们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撕心裂肺惨不忍睹的事件,让多少乡亲,跟着她们的亲人声泪俱下,这种情感可没有丝毫的虚浮在里面,真诚朴实的精气是我故土宏图大展的力鼎。丰镇这地方主要是由原本乡本土的和与老早时起,就从山西,河北拖儿带女,一家又一家来到了这塞外小镇落了脚的人们组成的大家庭,他们一代又一代在这里充分传承发扬着成人之美,乐善好施,急公好义的道德伦理,为这块风水宝地的更加美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现在又有了四川、广东、浙江等外省的人来我故乡经商了。无论是卖鞋卖衣装的,干果新蔬的,家俱灯具的,钟表眼镜的,药品医疗器械的,开“五味斋”熟食店的……只要自身能像这个边陲古镇的人民一样,有德有仁,讲信誉,那他们的事业肯定会风生水起,兴旺发达,因为这里的人民不排斥他们,也许他们也早把丰镇当成了自己可亲可爱的第二故乡,要在这里扎下根来的。美善绵延,故乡长青。故乡人文之一:知足故乡人文之二:崇学

作者:曹瑜,年生人,初中毕业于内蒙古丰镇中学,年下乡插队,年抽调在内蒙第三建筑公司,年调入内蒙古技工学校,年调入内蒙古劳动人事厅工作,现退休。

丰镇同乡会

我们都是丰镇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yf/711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