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这群与艾滋病SARS禽流感等传染
日前,医院感染内科
荣获了年株洲市妇女联合会颁发的
“株洲市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太棒啦!赶紧来围观这个科室
凭什么拿到这个大大的荣誉的!
医院感染内科共有医护人员39人,其中女性34人,平均年龄31岁,是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队伍。
在此次争创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中,感染内科充分发挥女职工的主力军作用,以活动为契机,为传染病患者提供满意服务,为我市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感染内科的特殊工作环境永远比不上其他科室,收治的病人有上至80多岁的耄耄老人,有小到几个月的宝宝,有被家人嫌弃的艾滋病患者,有谈虎色变的H7N9、有破伤风、有麻疹、有猩红热、有肝炎、有肺结核……各类传染病患者汇集在这栋两层的独立小红楼,旁人都敬而远之。
然而我们感染内科的这支医护团队,常年坚守在这里,与病友一道抗击病魔,完成每年余人次住院患者的治疗护理任务。
由于科室人手紧张,仅有8名医生倒班,2人一组,4天一轮的晚夜班一般的人还真是吃不消,尤其是工作高强度的感染内科。
一个晚班下来,除了要处理科室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还要不停地接待急诊患者,一个晚上10多个急诊是常有的事,夜里忙一宿,第二天接着查房,处理危急重症患者……
已有8个月身孕的周杜鹃医生从怀孕到现在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从未向科主任提出要求休息,腰穿、腹穿、换药,样样操作亲力亲为,连病人都为她担心:“你怀有身孕,就不怕被传染吗?”
“不怕,做好防护就好啦,传染病没那么可怕的。”周医生笑得有些腼腆。
静儿是85后医生,到现在没找男朋友,同事笑她天天都在科室,都在和传染病人打交道,别人都不敢靠近。
青儿值晚班,爸爸为她送饭,从未好好吃过一次热饭热菜,爸爸每次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看到女儿忙碌的身影,爸爸都想着去挂个号让女儿为他看病,以此能让女儿休息几分钟……
每天70多个病人的护理任务,护理部的姐妹们每天恨不得穿上滑轮鞋,穿梭在各个病房间。
我们对于传染病患者,除了要积极治疗疾病本身,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变化,很多患者担心会传染给家人、朋友,心理压力特别大,自卑、抑郁等负性情绪严重影响着疾病的康复。
这里的护理姐妹们不仅拥有扎实的操作技能,更是以热心、爱心、责任心、同情心帮助患者治愈躯体疾病,抹去心中阴霾。
29岁的肺结核合并艾滋病患者陈某,住院期间喜怒无常,不肯配合治疗,动不动就挑父母、医生、护士、卫生员的毛病,半夜有事没事按呼叫铃,连父母也拿他没办法。
责任护士陈凤鸣积极主动和小陈沟通,告诉他要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服药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几天下来,小陈肯听护士的话了,每天指名要陈护士打针,有问题也要找陈护士解决。
手足口高峰期,每天入院、出院10多个病人,姐妹们忙得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也不敢喝太多水,因为她们担心抽不出时间去上个厕所。
面对禽流感患者,姐妹们从未畏惧,裹在厚重的防护服里长达数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身上的衣服被汗水浸透也从未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多名护士抵抗力低下,革兰患上了水痘,希希患了手足口,急性期一过,她们立马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在感染内科,大部分护士在这里工作6—10年以上,特别是“大姐”帅老师一干就是19年,人生有多少个19年?而我们的护士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传染病防控事业,献给了人人敬而远之的传染病患者……
“医院先进集体”、“医德医风先进科室”、“学习型科室”、“先进工会小组”……各类荣誉接踵而至,所有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室医护人员的辛勤付出,离不开科室主任、学科带头人龙云铸博士的运筹帷幄,医院领导的倾力支持。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感染内科的医护工作者们始终默默坚守,无论面对的是SARS、禽流感,还是其他新型传染病,他们始终坚持在一线。
今天这份沉甸甸的荣誉牌匾,是对科室医务人员默默奉献、不懈进取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和动力,激励着科室团队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为传染病患者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以高标准、严要求的行动向患者和社会诠释“巾帼文明”的意义,以白衣天使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再建新功。
微讯:感染内科胡玲利校对:事业发展科宋玺微编:事业发展科王家明审核:事业发展科罗国艳打造株医院
急救丨客服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