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安全严重过敏反应抢救的正确流程

严重过敏反应分布于临床各个科室,凡使用药物的患者均可能发生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发病突然,进展迅速,如不及时处理,极易造成死亡,引发医疗纠纷。作者通过检索、分析药物过敏性休克引起的死亡病例发现:国内严重过敏反应抢救中存在诸多误区。现参考国内外严重过敏反应诊疗指南,制定了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仅供大家参考。

一、严重过敏反应抢救流程

当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需要立即评估气道、呼吸、循环、功能障碍等,及时进行救治。

1、切断过敏原

临床上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以β-内酰胺抗生素、中药注射剂和生物制品最为多见,给药途径则以静脉用药发生率最高,约占78.22%。

当发生过敏性休克时,立即除去过敏原。如患者为静脉用药时,停止输液,换掉输液器和管道,不要拔针,保留静脉通路。

2、注射肾上腺素

严重过敏反应一经确诊,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2.1肌肉注射

肾上腺素最佳使用方式是大腿中外侧肌肉注射。

药品:1:肾上腺素注射液(规格:1ml:1mg);剂量:按0.01mg/kg计算,成人最大剂量为0.5ml(0.5mg)。

儿童给药方案各异,按年龄的肌注剂量如下:6个月以下,50ug(0.05ml);6个月~6岁,ug(0.12ml);6~12岁,ug(0.25ml)(摘自《马丁代尔药物大典》,仅供参考)

肾上腺素可以重复应用,但是要至少间隔5分钟,直到患者的状况稳定。

特别提醒: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吸收较慢,6~15分钟后起效。国外皮下注射法早已寿终正寝,希望国内再也见不到这一用法。

2.2静脉注射

极危重患者,如收缩压0~40mmHg,或有严重喉头水肿征象的患者,应该静脉给予肾上腺素。

药品:1:0肾上腺素注射液;配制:取规格为1ml:1mg的肾上腺素注射液1ml,用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10倍。

剂量:取1:0肾上腺素静脉注射3~5ml,缓慢静推至少5分钟。或:1ml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5%葡糖糖溶液ml中静脉滴注,滴速为1~4ug/min。

特别提醒1:静脉应用肾上腺素的患者需要全程监控心电图、血压、脉氧,以防发生高血压危象及心室颤动。

特别提醒2:即使在心肺复苏中,由于大剂量肾上腺素不利于长期生存,也不再被推荐。肾上腺素用于心肺复苏时的标准剂量为1mg,即把1mg肾上腺素稀释在生理盐水10ml静脉注射,再继续推注生理盐水20ml,然后抬高上肢30s。每3~5min给1次1mg。

3、液体支持

循环系统不稳定的患者,既需要肾上腺素又需要液体支持。因为如果没有有效地循环血量,肾上腺素是无效的。

可以用晶体或胶体溶液,通常为0.9%氯化钠注射液。起始量为10~20分钟内输人20ml/kg。必要时可以重复使用。如果输液量超过40ml/kg要考虑多巴胺或肾上腺素等升压药支持。

4、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

4.1糖皮质激素

早期大剂量静脉输注糖皮质激素可能降低晚期呼吸道疾病的风险,如氢化可的松(~mg)或甲泼尼龙(~mg)静脉滴注。

但是,不应该把皮质激素作为严重过敏反应的一线治疗。激素起效不够快,尚未充分证实其能否降低迟发反应的危险。

4.2抗组胺药

可静脉或肌注给予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和氯苯那敏,以缓解皮肤的相关症状。

特别提醒1:国内常用的抗组胺药为异丙嗪。但是,异丙嗪可致2岁以下儿童呼吸抑制甚至死亡,故2岁以下儿童应禁用。

特别提醒2:国内外指南均未推荐10%葡糖糖注射液用于严重过敏反应和心肺复苏的抢救;只有高血钾、低血钙或钙通道阻滞剂中毒时,钙剂治疗才有效,其它情况均不用钙剂治疗。

5、高血糖素

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对对使用肾上腺素无效的患者,尤其是那些应用β-受体阻断剂的患者,静脉注射高血糖素可能有效。

6、监护

严重过敏反应治疗好转后需要观察,但尚无证据提示需要观察多长时间。

伴有呼吸系统损伤的患者,应该至少监测6~8个小时;伴有血压过低的患者至少要监测12~24小时。

二、严重过敏反应抢救错误案例

错误一:肾上腺素皮下注射

患者,女,52岁。年2月27日,因转氨酶升高,遵医嘱予以异甘草酸镁mg+10%葡萄糖注射液ml,静滴。输液约2分钟时,患者出现嘴唇发绀、叹息样呼吸、四肢发冷,颈动脉搏动不能扪及。立即停药,胸外心脏按压、吸痰、吸氧,乳酸钠林格注射液ml,静滴;肾上腺素1mg,皮下注射。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错误二:把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药

患者,女,84岁,诊断为“慢性胃炎,肺部感染”。入院后给予抑酸护胃药、抗感染药、止咳化痰药、补液支持等综合治疗。9年12月21日,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ml。在输液1分钟左右,患者突发胸闷、气急,颜面紫绀,呼吸困难,血压测不到。立即停药,予气管插管,吸痰,呼吸机辅助通气,同时强心、升压,心脏按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5mg抗过敏治疗,数分钟后死亡。

错误三:静注或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

患者,女,48岁。因胸片示支气管炎症,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3g+0.9%氯化钠注射液ml,静脉滴注。输液约10分钟,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血压未测及,脉搏消失,意识丧失等。立即停药,给予吸氧,肾上腺素1.5mg肌内注射,地塞米松10mg缓慢静脉注射和10%葡萄糖酸钙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ml静脉滴注。最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主要参考文献:

罗佳伍,奕曹丽,芝静.滴异甘草酸镁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中国药师,,18(12):

徐曙霞,李栓娥.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35(32):

陈志宏,陈冰.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现代药物与临床,,25(6):

高玲,杨晓庆.头孢哌酮/舒巴坦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8,10(6):

来源:药评中心

延伸阅读

药物性过敏

药物性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包括口服、注射及局部外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药物性过敏的发生有两个必要因素:过敏体质和与药物的接触。

药物性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因用药(包括口服、注射及局部外用药)引起的过敏反应。在所有皮肤和粘膜的药物反应中,以药疹或药物性皮炎最为突出,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

症状

药物性过敏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可以属于任何类型的变态反应,而在不少情况下,是多型变态反应的综合。

(1)药物热。由药物过敏所致的发热称为药物热,它常常是药物过敏的最早表现。药物热与一般感染性发热不同,如果是首次用药,发热可经10天左右的致敏期后发生;如果是再次用药,则由于人体已经被致敏,发热可迅速发生。药物热一般是持续的高热,常达39度,甚至40度以上。

(2)药物疹。药物过敏常可引起皮疹,我们称之为药物疹。药物疹一般紧跟药物热发生,但也可以先于药物热发生。皮疹可有多种形态,如麻疹样,猩红热样,湿疹样,荨麻疹样,紫癜样,疱疹样等。

(3)血清病样反应。血清病是首次应用血清(如马血清)制剂,经过10天左右发生的一种过敏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关节肿痛,肝脾肿大等。

(4)其它系统性损害。严重的药物过敏反应可引起全身性损害如过敏性休克、血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呼吸系症状如鼻炎、哮喘、肺泡炎等;消化系统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肝损害如黄疸、胆汁郁滞等;肾损害如血尿、蛋白尿、肾功能衰竭;神经系损害如偏头痛、癫痫等。

分类

(1)可引起荨麻疹等皮疹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阿司匹林、痢特灵、保泰松、巴比妥类药普鲁卡因。疫苗接种、白喉及破伤风抗毒素等。

(2)可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的药物有:青霉素、磺胺药、阿司匹林、保泰松、土霉素、氯霉素、已烯雌酚、疫苗接种、白喉及破伤风抗毒素等。

(3)可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磺胺药、保泰松、巴比妥类药、已烯雌酚等。

(4)可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有:表霉素类药、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土霉素、氯霉素、链霉素等。

防治

药物既有治疗作用,又有毒副作用,最常见的是过敏反应。可采取以下办法防止药物过敏。

(1)严格控制使用易过敏药。临床上易过敏的药物较多,如青霉素钠、链霉素、林可霉素(输液)、庆大霉素(输液)、维丁胶性钙、柴胡针、红花针、穿琥宁针、维生素K等,应严格控制使用。

(2)用药前准备好抢救药品。即使是从未发生过过敏反应的药物,并不等于不发生过敏反应。有过敏体质的人,对任何药物都有过敏的可能。在用药前一定要准备好抢救药,如肾上腺素、尼可刹米、地塞米松、安钠咖、氧气等,待发生过敏反应后再准备抢救药品就来不及了。

(3)严格按要求用药。详细阅读说明书,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注意事项、禁忌症要有充分的认识,严格按药物的用药途径和剂量用药。如维生素B1只能肌注,静注会发生过敏性休克;士的宁过量会引起痉挛。

来源:百度百科

◆声明:本平台部分文章、图片和信息系来源于互联网,转载仅供传递信息或供个人学习、交流,并非赞同其观点和对其内容真实性负责。转载文版权内容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转载稿涉及版权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以便及时更改或删除。中国药房杂志社对原创内容拥有版权,任何人或单位若需复制、转载、摘编,须完整注明出处及标明作者,否则本社保留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中国药房网有偿征稿啦,详情







































北京白癜风治疗中心
白癜风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67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