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传染守护健康
一、
什么是传染病?
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二、
传染病常见症状
1.发热-由感染性的原因引起,可分为三个阶段
·体温上升期:可骤然上升至39℃以上,通常伴有寒战;也可缓慢上升,呈梯形曲线。
·极期:体温上升至一定高度,然后持续数天到数周。
·体温下降期:体温可缓慢下降,几天后降至正常,也可在一天内降至正常,此时多伴有大出汗。
2.发疹-许多传染病在发热的时候伴有发疹
时间:疹子出现的时间因病种而异,水痘、风疹、麻疹、猩红热最早,伤寒最迟。
三、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1.空气、飞沫、尘埃-以呼吸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水痘等。
2.水、食物、苍蝇-以肠道为进入门户的传染病,如菌痢、伤寒、甲肝、戊肝等。
3.手、用具、玩具-又称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手足口病、红眼病。
4.虫媒传播-蚊子、跳蚤等,如乙脑、疟疾等。
5.血液/体液/血制品-见于乙肝、艾滋病等。
6.土壤-被虫卵、芽孢等污染时,成为传播途径。
四、
常见传染病种类
流行性感冒
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
潜伏期:1~3天。
临床表现:症状较普通感冒重,表现为突然起病的高热、寒颤、头痛、肌痛、全身不适。
防控措施:加强教室、家里通风,消毒,带口罩,注射流感疫苗。
手足口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预防措施: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水痘
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椭圆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为止,对已接触的易感儿,应检疫3周。
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空气飞沫传播,一年四季均可传染得病,以冬春季为多。
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先天性风疹的患儿,病人鼻咽部分泌物(如鼻涕、痰等)、血及尿中均带有病毒,风疹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感染本病,可导致胎儿畸形。
主要症状:以低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全身散布红色斑丘疹及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
预防措施:预防风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种风疹疫苗。在春季风疹高发期,尽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地,避免与风疹病人接触。保持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通,增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讲究个人卫生。
腮腺炎
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
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
临床表现;腮腺肿大:为该病的特征性病变,75%患者表现为双侧腮腺肿大,疼痛明显。
起病急,有发热、怕冷、头痛等类似感冒症状。
防控措施:不接触患病病人,勤洗手,加强教室、家里、公寓通风,公共用具消毒,注射腮腺炎疫苗。
猩红热
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发热、咽颊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脱屑。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东春季发病为多。
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播。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一日,多至7日。
症状:持续性发热,最高体温可以达到39度,发热后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咽疼、局部充血,发热之后第二天开始发疹,一般24小时之内蔓延全身,典型的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痒感。
预防措施:加强居住环境的卫生管理,常开窗通风,做好消毒处理,以及提高免疫力,提高体质能力。对于平常用的餐具及日用品要加强消毒,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地方。
五、
怎样预防传染病
要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关键在于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形成的传播链。为此,要切实做到: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病能力。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
3.按规定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免疫力。
4.搞好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消灭传播疾病的蚊、蝇、鼠、等害虫。
5.传染病人要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防止交叉感染。
6.传染病人接触过的用品及居室均严格消毒。
温馨提示
一旦出现传染病的相关症状,医院就诊,遵医嘱在家休息。同时,家长必须及时报告班主任。康复后,凭医院痊愈证明方可返校上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61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