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预防疾病拥抱健康
—预防疾病拥抱健康—
五月,不仅是百花齐放的时候,也是春夏交替的季节。随着气温的慢慢升高,病毒和细菌也逐渐活跃,肠道传染病即将进入流行高峰。为了让孩子们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幼儿健康护理小常识吧!
01
日常生活小贴士
1
1
1
1
讲卫生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要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爱护公共财产,培养幼儿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2
巧穿衣
选择宜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纯棉制品最合适;穿浅色衣服会减少吸热,并且在视觉上更凉爽;一日活动中家长根据天气变化可适当增加衣物,在傍晚散步或者野外行走时,尽量给孩子穿薄款长裤,防止蚊虫叮咬。
3
不贪食
少吃零食,不吃碳酸饮料。这个季节最好给孩子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油炸食品、冷饮和甜食等。肠道受到冷饮的刺激,肠胃蠕动加快,肠道血管收缩,很容易激惹肠道引起腹泻。
4
勤补水
气温高,孩子排汗量是正常气温的3倍。大量的汗液排出,会导致体内血容量下降,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宝贝出汗很大,可以适当补充一些淡盐水或运动电解质水,补水应该少量多次,不可用饮料来代替白开水。
5
多运动
幼儿多运动身体变得更加好,免疫力得到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家庭生活空间,开展有趣的趣味运动、亲子运动、科学锻炼。但家长要注意,如果发现孩子出汗了一定要及时的给孩子换衣服。
02
疾病预防小常识
1
1
1
1
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是幼儿常发的一种疾病。以发热、口腔渍疡和疱疹为特征。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每年4月至7月是手足口病流行的大高峰。
健康提示:
1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纸巾遮掩口鼻,并应及时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同时应指导儿童养成正确的洗手习惯,掌握“七步洗手法”。
2
家庭常备“84”消毒液,注意室内外的环境卫生,勤换、勤洗、勤晒衣服和被褥;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应经常彻底清洗消毒。
3
接种EV71疫苗能预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4
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避免与有发热、出疹的儿童接触。
5
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如发热、皮疹(特别是肛周皮疹)或口腔溃疡等,及时到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就诊,拖延治疗或误诊易使患儿发展成为重症病例,甚至导致死亡。
2
防止肠道传染病
大多数肠道传染病发病会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有些伴有发热、头痛、肢体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若治疗不及时,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健康提示:
1
注意幼儿的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吃腐烂变质的饭菜和腐烂瓜果,不贪吃冷饮冷食,不生吃水产品,饭前便后要洗手,把好病从口入关。
2
讲究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吃零食前也要洗手,不要养成吸允手指的坏习惯。
3
消灭苍蝇、蟑螂,清洁环境,防止致病微生物污染食物和餐具。
4
提醒家人尽量少在外面就餐,并且尽量少吃或者不吃凉菜,千万不要在路边小摊买东西吃。
5
如果家中有人发生腹泻,应注意不要发生交叉感染,避免家庭成员间相互传染。
3
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并以2-1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通常患者会出现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等症状。该病具有传染性,因此除了积极治疗外,做好猩红热的预防不管对患者还是健康的人群都是至关重要的。
健康提示:
1
在本病流行期间,勿出入公共场所。
2
对患病幼儿进行严格隔离。
3
讲究个人卫生,指甲剪短,以防因搔痒而抓破皮肤增加感染几率。衣物干燥洁净。
4
与本病有接触史的儿童,可服预防药,如大青叶或板蓝根或贯众,煎汤代茶饮。连服1周。
5
保持口腔清洁,咽部及时上药。
6
饮食要清淡,多饮开水。
气温逐渐爬升时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就可以有效地阻断传染病的传播。人人预防,个个健康,家家幸福,户户平安!让我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共同努力吧!
撰稿:陈佳莉
排版:冯岚、董朱英
审核:秦臻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5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