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名家学中医蒲辅周中医治疗腺病毒肺炎
蒲辅周中医治疗腺病毒肺炎
医案一:外寒内饮(腺病毒肺炎)
冯某,女,6岁。年3月14日就诊。腺病毒肺炎住院3周,发热,咳嗽气喘,发憋,面青白,下利,肺部啰音较多,舌淡苔灰黑,脉滑数。属内饮兼感。治宜宣肺。处方:麻黄五分,干姜三分,细辛三分,五味子十枚(打),法半夏一钱,桂枝五分,生石膏二钱,炙甘草五分,杏仁十枚,白芍五分,大枣二枚,以水mL,分3次温服。3月16日复诊:身微热,面红润,咽间有痰,胃口好些,大便次数已减少,舌淡苔灰黑已减,脉滑微数。治宜调和脾胃,理肺化痰。处方:
法半夏一钱,橘红八分,炙甘草五分,紫菀八分,五味子十枚(打),细辛三分,苏子一钱(炒),前胡五分,生姜二片,大枣二枚。3月17日三诊:热退,喘憋减,精神转佳,食纳好,脉缓,舌淡苔减。继服前方而愈。按:腺病毒肺炎,亦有属伤寒范畴的。此例患儿,据脉证属内饮兼感,先宜小青龙加石膏汤发散风寒,温化寒饮。药后肺气得宣,病情好转。继宜调和肺胃,兼化痰湿。采取了先宣后降的治疗原则。三诊热退,喘憋均减,精神转佳,食纳较好,病愈而康复。(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医案二:风热闭肺(腺病毒肺炎)
蒙某,女,8个月。年4月10日就诊。腺病毒肺炎,高烧7天,现体温39.8℃,咳喘,周身发有皮疹,惊惕,口腔溃烂,唇干裂,腹微胀满,大便稀,日行5次。脉浮数有力,舌红少津无苔。属风热闭肺。治宜宣肺祛风,辛凉透表法。处方:
桑叶一钱,菊花一钱,杏仁一钱,薄荷七分(后下),桔梗七分,芦根三钱,甘草八分,连翘一钱,僵蚕一钱半,蝉蜕七个(全),葛根一钱,黄芩七分,葱白二寸(后下)。1剂。1剂煎,共取10mL,分多次温服。4月11日复诊:中西药结合治疗,热势稍减,体温39℃,昨夜有抽搐预兆,用镇静剂。脉同前,舌红苔微黄少津,面红,腹微满,四肢不凉。原方去葛根,加淡豆豉三钱,再服1剂,煎服法同前。4月1日三诊:身热已退,咳嗽痰减,皮疹渐退,思睡,不爱睁眼,大便稀好转,次数亦减少,腹已不胀满,脉浮数,舌红苔薄白,舌唇仍溃烂。原方去葱豉,加炙枇杷叶一钱,前胡七分,煎服法同前,连服剂而渐愈。
按:此例根据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属风热闭肺,治宜辛凉透表,宣肺祛风。用桑菊饮加僵蚕、蝉蜕、葛根、黄芩等清热祛风,药后热势减轻。仍以原方加减治疗而愈。(中医研究院.蒲辅周医疗经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拓展阅读腺病毒肺炎)
疾病概况
腺病毒除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外,还可引致小儿肺炎,多见于6个月至岁的婴幼儿腺病毒肺炎最为危重,尤以北方各省多见,病情严重者也较南方为多。
腺病毒一般通过呼吸道传染。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往往同时发生腺病毒上呼吸道感染及肺炎。人群血清学研究说明,生后最初数月常存留从母体传递的腺病毒特异抗体,此后一直到岁抗体缺乏,岁以后才逐渐增加。这与腺病毒肺炎80%发生在7~4月婴幼儿的临床观察完全符合。临床表现1.起病
潜伏期3~8天。一般急骤发热,往往自第1~日起即发生39℃以上的高热,至第3~4日多呈稽留或不规则的高热;3/5以上的病例最高体温超过40℃。
.呼吸系统症状
大多数病儿自起病时即有咳嗽,往往表现为频咳或轻度阵咳,同时可见咽部充血。呼吸困难及发绀多数开始于第3~6日;重症病例出现鼻翼扇动、三凹征、喘憋及口唇指甲青紫。重症病儿可有胸膜反应或胸腔积液。
3.神经系统症状
一般于发病3~4天以后出现嗜睡、萎靡等,有时烦躁与萎靡相交替。在严重病例中晚期出现半昏迷及惊厥。部分病儿头向后仰,颈部强直。除中毒性脑病外,尚有一部腺病毒所致的脑炎,故有时需作腰穿鉴别。
4.循环系统症状
面色苍白较为常见,重者面色发灰。心率增快,轻症一般不超过每分钟次,重症多在~次/分钟,有时达00次/分钟以上。重症病例发病第6~14日出现心力衰竭。肝脏逐渐肿大,少数也有脾肿大。
5.消化系统症状
半数以上有轻度腹泻、呕吐,严重者常有腹胀。腹泻可能与腺病毒在肠道内繁殖有关,但在一部分病例也可能由于病情重、高热而影响了消化功能。
6.其他症状
可有卡他性结膜炎、红色丘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
I版权声明
本文精选医案摘自《名老中医方剂医案》
作者/高秀兰,编辑/刘继芳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I投稿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5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