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证烂喉痧喉痛不能按喉症治疗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麻证(烂喉痧)喉痛以喉证治之必死说

来源:《市隐庐医学杂着》

作者:王严士

朝代:清

年份:公元-年

概述:(麻证,俗名痧子,必兼喉痛。医家恫喝人曰∶烂喉痧者,此也。)治麻证之喉痛,与治郁火之喉痛大异。盖麻证风热,其邪袭肺,故必鼻塞涕清,咳嗽眼红,声哑喉痛,面红花杂,身或作痒。一见此症,须用升、柴、前、葛、羌、独等品,提毒祛风透发之,一剂喉痛止,二剂余邪尽矣。若早用寒凉之品,以彻去其皮毛之热,使麻不能乘汗外达,遂至温邪内踞,欲出不出,毒火上炎,喉咙腐烂。医者不知其为麻也,外吹珠黄以遏之,内服犀、羚、芩、连以制之,使邪无一毫之出路。始若稍安,终必不治,群相诧曰以喉证死。(有谓,近今喉证以古方治之不效,不如以热药从治者,杀人愈速,不可不知。)而不知麻证不早透发,以致毒邪攻喉而死。其实非喉证也,而以喉证之药治之,岂能有效乎?

是以治喉痛者,必先辨其是否麻证;如果麻也,用夏禹铸天保采薇汤方加减治之,无不透发而愈者。即喉痛目赤,亦放胆投之,不庸疑虑,屡试屡验。《铁镜》所谓圣莫圣于天保采薇汤,神莫神于天保采薇汤也。大忌寒凉,如犀、羚、芩、连、柏、石、珠、黄之类。倘系喉证由于郁火,则升、柴、羌、独等升提温燥之品,均属切忌。轻者清肺养阴,一剂即痊;重则犀、羚、珠、黄,皆为要品。盖治病贵先辨证,犹之作文,贵先识题。不识何题而便作文,文必不取,所失者仅一己之名。不辨何证而便治病,病必不治,所误者乃众人之命。呜呼!医者奈何以人之命,试我之药,屡误而终不悟也!

炳按∶论痧痘(前辈陈飞霞有《痧痘金针篇》),论喉痧者,有(叶天士、李纯修、高锦庭、计寿乔、祖鸿范、王步山、屠尊彝。)陈耕道着有《烂喉疫痧草》,皆可为痧痘喉痧金针。执一夏禹铸天保采薇,以为手到病治,他书皆可不读,我恐误人也不浅。此病之门径未窥,难与之辨,不议。

原注云∶光绪二十八年春夏间,以喉证死者,比户皆然,几成大疫。其实真喉证十不得一二,大半皆麻证也。余所见者,麻证为多用天保采薇汤加减治之,无不转危为安。然以此方告人,人反不敢用。有某医者,余尝举以语之。彼笑曰∶不必用此,以生军磨汁饮之,可内消耳。余知其不可与语也,遂置之不辨。既而,其家连死数人,皆以此症。问所用药,则惟珠

、黄、犀、羚、芩、连、大青等味耳。想必生军汁亦用过不验矣。噫!师心自用,善言不入,为人犹不宜若是,而况行医。吾愿世之讲究卫生者,慎毋一觉喉痛,便延医治,而奉珠、黄、犀、羚贵重之乐,为无上之妙品,以自戕其性命也。(王鞠坪识。)

附录:天保采薇汤方

羌活前胡制半夏陈皮柴胡赤芍茯苓川芎枳壳制川朴桔梗苍术

升麻葛根藿香独活甘草;

方内柴、前、升、葛,为必用之药。湿盛者,朴、夏、陈、术,亦不可少。骨节酸楚者,风淫于内也,羌、独为主;倘已化燥,舌上少津,则朴、夏、陈、术等燥品,宜从删减。不可执一不化也。(鞠坪又识。)

散人注:

烂喉痧西医叫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症状主要为发热、皮疹、杨梅舌等。

猩红热近期会导致严重感染,如中毒性休克,远期可引起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如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肾炎、风湿热等疾病。

并发症:

中耳炎、鼻窦炎、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等。

典型症状:

前驱期,骤起畏寒、发热,伴头痛、咽痛、杨梅舌、食欲减退,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婴儿可有谵妄和惊厥。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恢复期,退疹后一周内开始脱皮,躯干多为糠状脱皮,手掌足底皮厚处多见大片膜状脱皮,甲端皲裂样脱皮是典型表现。

西医以抗菌素治疗为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496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