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见外用药,你是否真的能分清用途和
小儿的皮肤娇嫩,角质层很薄,发育较差,皮下毛细血管丰富,对局部涂药或用药水清洗皮肤有极强的吸收和渗透力。
因此,当小儿使用外用药不当时,常会导致皮肤损伤和吸收中毒,家长在用药时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不同的药选择适宜的浓度和适应症
小儿患皮肤病或进行皮肤消毒时,一般不宜用刺激性很强的药物,以免使皮肤发生水庖、脱皮或腐蚀。
如必须使用,应从低浓度开始。
碘酒
常用的外用药有碘洒,有杀灭细菌和霉菌的作用。
因年龄和外用部位不同,选择碘酒时,浓度也有所不同。
如1岁内小儿用1%的碘酒,2-3岁用1.5%碘酒,学龄儿童用2%碘洒。
又如用干手、足指甲杀霉菌时,须用10%-20%的碘酒,但不能搽在皮肤上,否者引起烧伤。
碘酒可用在毛囊炎早期,但不可用于皮肤破裂处。由于碘酒化学性不稳定,存放时间过久会失去杀菌消毒作用,一般以半年为限。
备用的碘酒应放在深色的瓶子内,盖紧瓶塞,放在阴暗处。
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也是常用的药,为紫红色结晶体,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该药临用前配制成1:溶液。常用于小儿化脓性皮肤病、外阴、肛门及外尿道炎,用浸泡和湿敷法。
需注意小儿皮肤细嫩,如配制溶液太浓,呈深紫色,或未充分溶解,仍有小颗粒状的高锰酸钾,会造成皮肤灼伤,呈点状坏死性棕黑色点状斑。
龙胆紫
龙胆紫也是家中必备外用药,又称为紫药水,呈紫黑色,可杀死某些表浅真菌和细菌。
它除有杀菌作用外,还有收敛作用,用于各种皮肤感染,也可用于粘膜溃疡。
龙胆紫要放于干燥阴暗处,用完后将瓶塞盖紧。
激素软膏
家中也常备用有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肤轻松等激素类软膏,有较强的消炎和止痒作用,常用于小儿湿疹和接触性皮炎。
但是应用时间过长,戓不能针对病症应用,反会使皮肤病加重,如用于皮肤癣会使损害扩散,病情加重。
长期应用激素类软膏会使局部皮肤反复长疖子,以致发生皮肤萎缩及色素沉着,皮肤粗糙。
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不同的剂型对皮肤损害的作用亦不同,如急性湿疹有渗出物,应选择水剂湿敷,如用软膏反会使炎症加重,渗出增多。
如果皮损干燥增厚,用软膏较适宜。局部涂药或敷药的面积不可过大,浓度不宜太高。
例如硼酸只用于小面积湿敷,如果面积过大,可通过创面的吸收发生急性中毒,甚至引起休克。
外用酒精不当也会中毒,如小儿高热时用大量酒精擦身,可引起呼吸困难,昏迷。
皮质激素软膏大面积外用也会引起全身水肿。
3岁内的婴幼儿对滴鼻净极为敏感,如用于鼻炎治疗会引起中毒。
新生儿皮肤外用药有特殊性
新生儿皮肤十分娇嫩,切忌使用有胶布、氧化锌软膏以及中医膏药之类的硬膏剂敷贴在皮肤上,否则很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
新生儿也不能用滴鼻净滴鼻,否则会中毒。
常备皮肤病外用药要注意妥善保存
家中外用药最好与内服药分开存放,并在药瓶上贴上标签,注明药名。
外用药也要放在干燥、阴凉、通风处,以防药物氧化失效。
碘酒、酒精、氨水、痱子水等易挥发的外用药不能久存。
你也许还会想了解
冻疮
冬季进补
小儿捏脊
厌食
发烧
乙型流感
拉肚子
红眼病
睡觉问题
猩红热
晕车
食疗
打嗝
哭闹
夜惊丨意外伤害丨疫苗接种丨春天饮食丨三浴丨舌苔丨指甲丨喂药技巧丨尿床丨小儿肥胖丨小儿逆反丨小儿妇科病丨恋物丨戒奶嘴丨奶粉过敏丨红屁股丨婴儿猝死丨水痘丨母乳喂养丨生长激素丨中医偏方丨中药禁忌丨胆小丨咽炎丨中耳炎丨口臭
本文作者:
医院时毓民教授
如果您有关于育儿相关问题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