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我要教你做个合格的甩锅侠

女儿又病了,从感冒流涕,到发烧上感,再到支气管炎、肺炎,接着疱疹性咽峡炎,接力跑了一个月,还没完。

毕竟快三岁了,大战小战,也是身经多少回。该护理护理、医院,夜里不睡白天上班,人是飘的,表面还能做到气定神闲。

是的,表面。

其实家里每个人,每天,每时每刻,都随着孩子病情的变化,宛若福尔摩斯上身,在各自心里,上演着“谁是头号嫌疑人”和“如何自证不是嫌疑人”的推理大戏。

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情节跟着跌宕起伏,脑力和情智的较量也不断升级……

前戏:第一滴鼻涕

开始的开始,是一个月前的流鼻涕。

按说孩子流个鼻涕是小事,没有其他伴随症状,勤观察多喝水就好了。但女儿年初才得过肺炎,且一个月内复发,接连住了两次院才好,所以这半年关键期,但凡有点感冒迹象,全家人的神经都会立马紧绷起来。

到底是什么情况,在谁关照的情况下,孩子流下的第一滴鼻涕?

第一个谜题登台,前戏就这么开场了。

事发在非周末,老规矩,白天带娃的爷爷奶奶和晚上陪睡的爸爸妈妈,自动分成两大阵营。

爷奶组,认定是爸妈组夜里没给盖好被子;爸妈组,推测是白天爷奶组没及时增减衣物。

好在鼻涕除了持续流,也没其他症状,心里忐忑,但都还算淡定。双方无非是在阻止孩子把鼻涕往嘴里吃的间隙,顺带着含沙射影叨一句。

转折:医院

两周后,女儿开始低烧,全家戒备,戏码升级。推断“谁是元凶”的同时,分歧也在产生——医院。

医院确诊坚持户;我是觉得孩子精神倍儿好、吃嘛嘛香,坚持自行退烧观察,医院这种人多病杂的地儿,能不去就不去。

这种时刻,坚持在家的风险度高,压力也更大,气势足、心里虚,属于硬撑的一方。

鉴于女儿第一次肺炎,就是我坚持在家观察一周后的结果。僵持24小时后,妥协,去医院。

深夜急诊室各处,满布传染病毒携带的宝宝。同诊室就诊的小病患,一个咽峡炎,一个猩红热。不得了,紧紧抱着女儿,生怕有一点接触。

检查、验血,普通上呼吸道感染,回家用药观察。

和平:遵医嘱

一观察就是五天,孩子还是每天都烧,虽然精神、吃喝依旧好。

曲折电询了儿科医生,基本推断是肺炎了。夜里12点,带齐装备,准备直接确诊入院。

片子拍出来,结论是支气管炎。院不用住,医院打针。

三天后复诊,显示肺炎征兆,继续加针两天。

这期间,和谐,遵医嘱。

六一儿童节,打完最后一天针,回家过节,继续观察。

孩子好,什么都好,所谓暗流汹涌,仿佛没发生过。

突发:我方垮台

停针第一天,鼻涕不流、咳嗽不见,仿佛看到了生活回到正常轨道的曙光。

不再整夜观测,一觉睡到凌晨5点,在孩子她爹的脚边,找到了露着小肚皮熟睡的娃。习惯性摸额头,卧槽!一秒全醒——

又烧了!

医院,诊断是肺炎未愈,继续打针两天。

“我还提醒了的,最后一天针打完,要不要复诊。”

这一回合,爷爷直指我的疏忽,医院,那日未复诊,加上晚上睡觉看护不到位,这个环节,我彻底垮台。

“还不是爸爸说,确定不用。”

死也要拉个垫背。老公只好和我一起认怂。

高潮:医生也是嫌疑人

要不怎么说,不到最后,永远猜不到结局。

这一轮的针打完,乖乖复诊。女儿小嘴巴一张开,前一天还是红肿的小喉咙,已经出满了泡。

疱疹性咽峡炎。新感染的病毒,医院。

“是不是上次复诊,也无法确诊?”我问医生。

“是的,昨天都无法下结论。”

对话是给旁边的爷爷听的。目的只有一个,给我自己洗脱罪名。

“医院真的是不行,原本小小一个感冒,拖了这么久治不好!”

爷爷看风头不对,医院传染说事儿,赶紧将矛头转向第三方,质疑医生用药太保守。

回归:请继续加油吧

手足口排查结果还没出来,咽峡炎要一到两周康复。爷奶组白天照顾,爸妈组晚上轮班,大家一边继续以“质疑”的方式,督促对方战友不疏漏任何一个细节,一边都盼着这一轮病毒爆发赶紧过去。

所有的忐忑和猜测,其实都是在努力排查病因,让同样的小失误,避免在下次发生。

没人愿意孩子生病,但长大一路,谁家又不是历尽九九八十一难。

像我家这种还有“碟中谍”可以上演的,其实也是“小确丧”里的“小确幸”。长大不易,谢谢我们做彼此的“背锅侠”,互相较真儿努力地帮扶着,陪孩子度过一次次的小难关。

?

文/木小美

-







































甲氧沙林溶液
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出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323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