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的防控知识
猩红热的防控知识
猩红热为A群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继而脱皮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源是患者和健康带菌者,通过咳嗽、喷嚏或眼分泌物传播。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已春季的4--5月、冬季的11--12月多见,发病年龄以3--8岁小儿为主,多发生在托幼机构和小学。
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1--2天。典型猩红热构成三大症状:即发热、咽峡炎、皮疹。发热多为持续性,可达39℃左右,伴有头痛、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自然病程约1周。
咽峡炎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咽部局部重新,扁桃体有可试去的脓性渗出物。鄂部可见有充血或充血性粘膜疹。
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出疹,始于而后、颈及上胸部,24小时内迅速蔓延全身。皮疹特点:皮肤弥漫性潮红、充血,其上多为斑疹,偶呈丘疹,与毛囊一致,手感粗糙(鸡皮疹),多有瘙痒。口周苍白。病初舌苔白厚,舌乳头红肿突出,称草莓舌;第三天起舌苔剥脱。出现杨梅舌。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应以加强儿童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为主,从而减少发病。
一、认真落实晨检制度,发现出疹、咽峡炎等症状的患者,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带至医疗机构就诊。
二、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在出疹后隔离治疗10天候方可复课。
三、教室、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做好出现病例班级的消毒工作。
四、减少集体活动或大型集会。
五、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积极开展学生或幼儿药物预防。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