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登革热防控登革热

★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西太平洋区和欧洲个别镜域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登革热传染源有登革热患者、非人灵长类如黑猩猩、长臂猿、猕猴及其他野生动物如蝙蝠,主要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在我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老挝主要传播的蚊子是白纹伊蚊。

登革热潜伏期

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3-15天,其中5-8天居多。病程分为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急性发热期可出现高热伴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痛,明显乏力,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在急性期第3-6可出现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登革热症状

极期病人出现退热后病情加重或高热持续不缓解,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及其他重要脏器损伤等。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进入恢复期。

在登革热预防中,

传播途径是重点,

居民做好防蚊灭蚊很关键。

1

家庭、单位、学校的饮水缸、蓄水池、花瓶、花盆等闲置的积水容器。公园的绿化带垃圾薄膜、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废弃轮胎、竹筒、树洞等等都是蚊虫孳生地。

2

做好环境治理,卫生清洁,在预防登革热中很重要。建议居民清除家中及小区环境中德废弃容器,将闲置积水容器翻转倒放,对种植水养植物的花瓶勤换水。

3

特别提醒:伊蚊的生活特性喜欢在早晨和傍晚相对凉爽的时间出来活动,且嗜血性强。所以喜欢在夏天起个大早锻炼身体和傍晚出门纳凉的居民朋友特别要做好自身防蚊,喷洒驱蚊水或远离绿化带灌木丛等,避免被蚊虫叮咬。

登革热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率高等特点。所以当你被蚊子叮咬后出现发热的现医院就诊。

祝大家有个愉快舒心的夏天!

文章转载自“上城疾控”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地方
去哪里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jc/103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