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middot贴士谨防春季传染病

疾控中心最新提示

谨防春季传染病

保护儿童健康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春季到来,随着气温的升高,各种传染疾病进入高发期,将会危害着幼儿的健康。为了让孩子在这草长莺飞的季节里健康成长,在此,我们特意邀请家长朋友与幼儿园一起努力,做好幼儿春季保健工作,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春季常见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是春季最常见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性流感。

传染性疾病

春季是一些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在儿童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有风疹、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猩红热、手足口病等。

风疹

风疹以流涕、轻度咳嗽风疹感染多见于六个月至六岁前的儿童,一般在发热当天或第二天就会出现皮疹,皮疹呈充血性斑丘疹,压之褪色,多见于颜面和身体躯干部位,四肢较少见,手心和脚心多无皮疹出现。大约2-3日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后一般没有皮屑脱落,也不遗留有后遗症。全身症状可以表现为流涕、轻度咳嗽、咽喉疼痛、耳后浅表淋巴结肿大。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初期的症状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肿大,且肿大的腮腺表面发热、有触痛感,患者或一侧亦或双侧腮腺肿大,随着病程的发展,患者会出现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恶心、呕吐等全身性症状,如不及时加以控制,腮腺炎病毒就会诱发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以及卵巢炎等并发症。当病变进入化脓期时,挤压腮腺应可将脓液挤出。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猩红热

猩红热(scarletfever)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之为“烂喉痧”。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退后明显的脱屑。少数患者患病后由于变态反应而出现心、肾、关节的损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经由皮肤伤口或产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

手足口病

手足口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

过敏性疾病

春季里空气干燥,加上风多、花粉、飞絮的扩散量也大,过敏体质的宝宝容易诱发哮喘、皮炎、鼻炎、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

预防疾病措施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注意每天给孩子必要的身体锻炼,多增加户外活动,以锻炼幼儿各器官、各系统的功能,提高幼儿对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适应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从而增强体质减少患病。

接种疫苗

严格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按时注射疫苗,提高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以预防传染病。

定期消毒

孩子的被褥、衣物、手帕经常拿到阳光下暴晒,食具、玩具和便器要定期消毒,消除病原菌的传播。

作息规律

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保证充足睡眠,既有利于幼儿生长发育,又可增强免疫力。

减少外出

减少不必要的外出,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外出时正确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饮食应做到营养均衡,选择多样化的食物,做到科学合理的搭配。

粗粮杂粮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应适当提高粗粮杂粮在饮食中的比例。

春季尤其要加强补钙。因为春天是孩子的猛长期,补钙有助于身高增长。富含钙质的食物有芝麻、黄花菜、萝卜、胡萝卜、海带、虾皮、牛奶等。

春天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C,维生素C能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对大脑和身体发育有促进作用。维生素C含量较高的蔬菜水果有:柑橘、苹果、西红柿、萝卜、大枣等。

督促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少吃油炸食品、减少零食和冷饮的摄入。

让孩子多喝白开水。白开水不仅能够补充孩子体内缺少的水分,还能够增强孩子的新陈代谢能力,有利于将体内的有毒物质排出,降低生病的概率。

END

文字/编辑:于倩男、张家博

校对:于倩男

审核:曲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by/7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