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考前一小时抢分必看考点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所反映的阴阳关系是——互根互用。
2.“动极镇之以静”,主要说明的阴阳关系是——阴阳对立制约。
3.“重阴必阳,重阳必阴”的理论依据是——阴阳的相互转化。
4.“孤阴不生,独阳不长”的理论根据是——阴阳互根。
5.“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理论根据是——阴阳消长。
6.五脏分阴阳,心的阴阳属性是——阳中之阳.
7.五脏分阴阳,肝的阴阳属性是——阴中之阳.
8.五脏分阴阳,肺的阴阳属性是——阳中之阴。
9.《内经》所说“阴阳之征兆”指的是——水与火。
0.五音中属于五行之“火”的是——徽音。
.肝主藏血的生理功能是指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2.肺主通调水道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肺主宣发和肃降。
3.肾中精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生长发育和生殖。
4.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称为——气化。
5.推动人体生长发育及脏腑功能活动的气是——元气。
6.具有助心行血、助肺呼吸功能的气是——宗气。
7.被称为“精血同源”的两脏是——肝、肾。
8.“夺血者无汗”的理论基础是——津血同源。
9.与脑的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心、肝、肾。
20.中医学认为,与女子胞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肾、肝、心、脾。
第二部分中医诊断学.神在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表现于——目光。
2.随气候和生活条件而改变的面色是——客色。
3.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心气不足。
4.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为——谵语。
5.语言错乱,说后自知,为——错语。
6.形瘦食少为——中气虚弱。
7.形瘦食多为——中焦有火。
8.太息表示——肝气郁结。
9.唇边生疮红肿疼痛的临床意义是——心脾积热。
0.多见于热盛的唇色是——深红。
.多见于血瘀证的唇色是——青紫。
2.颈肿眼突,可诊断为——瘿瘤。
3.病人目胞浮肿多属——水肿病。
4.全目赤肿的临床意义是——脾经风热。
5.滑苔最常见于——痰湿。
6.花剥苔主病为——胃气阴两虚。
7.淡白舌黄腻苔常提示——本虚标实。
8.淡白舌的主病是——阳虚证。
9.舌尖芒刺,属于——心火亢盛。
20.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2.舌绛少苔而润,属于——血瘀证。
22.舌绛少苔有裂纹,多见于——阴虚火旺。
23.镜面舌的形成机理是——胃无生发之气。
24.镜面舌色红绛者是——阳气虚衰。
25.咳声清脆者,多属——燥热。
26.头后部连项痛属——太阳经头痛。
27.左胸疼痛憋闷,时痛时止者为——胸痹。
28.胸闷,壮热、鼻翼煽动的临床意义是——痰热壅肺。
29.结石阻滞胆管所引起的上腹痛的疼痛性质为——绞痛。
30.肾虚腰痛的特点是——腰部经常酸软而痛。
3.腰脊疼痛,痛连下肢者,缘于——经络痹阻。
32.病人口淡乏味,常提示——脾胃气虚。
33.肝胃藴热可见——口中泛酸。
34.脾胃湿热可见——口甜而黏腻。
35.夜卧不安,腹胀嗳气酸腐者,多为——食滞内停。
36.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或刺痛多属——气滞或血瘀。
37.正常人的脉象为——缓脉。
38.脉体较短的脉象为——动脉。
39.肝胆病常见的脉象是——弦脉。
40.浮而细软无力的脉象是——濡脉。
第三部分中药学.鸡内金入药的最佳服法是——研末冲服。
2.麻黄具有的功效是——散寒解表,利水消肿。
3.紫苏具有的功效是——散寒解表,解鱼蟹毒。
4.生姜具有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温中止呕。
5.白芷具有的功效是——散寒解表,消肿排脓。
6.属于辛温解表药的是——紫苏、香薷、白芷。
7.菊花的功能是——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8.桑叶具有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9.薄荷具有的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0.牛蒡子具有的功效是——疏散风热,解毒透疹。
.蝉蜕具有的功效是——透疹,明目退翳。
2.葛根具有的功效是——透疹,解热生津。
3.大青叶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4.白花蛇舌草的功效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5.石决明、决明子的共同功效是——清肝明目。
6.菟丝子与沙苑子具有的共同功效是——明目。
7.石菖蒲与远志的共同作用是——开窍宁神。
8.藿香、佩兰的共同功效是——化湿,解暑。
9.具有镇心安神、聪耳明目功效的药物是——磁石。
20.具有疏肝解郁,宁心安神功效的药物是——合欢皮。
2.善于治疗夏季感寒饮冷、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的药物是——香薷。
22.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冲任,托疮毒的药物是——鹿茸。
23.治疗外感风寒表证、外感风热表证均可使用的药物是——荆芥、防风。
24.治疗元气大亏,阳气暴脱,亡阳与气脱并见,应选用的药组是——附子、人参。
25.善于温肺化饮,治疗寒饮伏肺,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的药物是——干姜、细辛。
第四部分方剂学.决定方剂功用、主治的主要因素是——药物。
2.小青龙汤的功用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3.九味羌活汤的功用是——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4.大柴胡汤的功用是——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5.桑菊饮的功用是——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6.参苏饮的功用是——益气解表,理气化痰。
7.黄连解毒汤的功用是——泻火解毒。
8.保和丸的功用是——消食和胃。
9.槐花散的功用有——疏风下气。
0.六一散的功用是——清暑利湿。
.一贯煎的功用是——滋阴疏肝。
2.玉屏风散的功用是——固表。
3.定喘汤的功用是——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4.温经汤的功用是——温经散寒,养血祛瘀。
5.真人养脏汤的功用是——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6.羚角钩藤汤的功用是——凉肝熄风,增液舒筋。
7.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用是——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8.温脾汤的功用是——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9.左归丸与一贯煎相同的功用是——滋阴。
20.一贯煎中重用生地黄为君,意在——补益肝肾。
2.旋覆花、代赭石在旋覆代赭汤中的配伍意义是——镇冲除逆噫气。
22.银翘散中配伍荆芥、淡豆豉的目的是——辛散透邪,以助解表。
23.葛根芩连汤中配伍黄芩的意义——清热燥湿,厚肠止利。
24.麦门冬汤中配伍粳米、大枣、甘草的意义有——培土生金。
25.当归用量独重的方剂是——生化汤。
26.桑叶、菊花同用的方剂是——羚角钩藤汤。
27.具有解表清里功用的方剂是——葛根黄芩黄连汤。
28.具有“温化痰饮”功用的方剂是——苓桂术甘汤。
29.具有清利三焦湿热功用的方剂是——黄连解毒汤。
30.原方后注明“多饮暖水,汗出愈”的方剂是——五苓散。
第五部分中医内科学.感冒的病位在——肺卫。
2.呕吐的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3.腹痛的基本病机是——脏腑失和,气血不畅。
4.痴呆的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
5.厥证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逆乱,升降乖戾。
6.颤证的基本病机为——肝风内动,筋脉失养。
7.噎嗝病机——责于痰、气、瘀、虚,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8.咳嗽痰热郁肺证,其痰的特点是——痰多、色黄、质稠。
9.咳嗽肺阴亏耗证,其痰的特点是——痰少、质粘、夹有血丝。
0.尿浊的临床特点是——小便混浊,白如泔浆,尿道不痛。
.消渴的治疗原则是——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2.膏淋虚证的治疗原则是——补脾益肾固涩。
3.自汗盗汗属虚证者的治疗原则是——调和营卫。
4.治疗痞满的基本原则是——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
5.胸痹重证,阴寒极盛者,其治法是——芳香温通止痛。
6.痞满痰湿中阻证治的主方是——二陈平胃汤加减。
7.痞满湿热阻胃证的代表方是——泻心汤和连朴饮加减。
8.咳嗽肺阴亏虚证的代表方首选——沙参麦冬汤。
9.肺痨肺阴亏虚证的代表方首选——月华丸。
20.心悸心阳不振证的代表方宜首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2.心悸水饮凌心证的代表方宜首选——苓桂术甘汤。
22.对于内伤头痛的治疗,实证者应——平肝、化痰、行瘀。
23.治疗哮病缓解期肺肾两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24.治疗盗汗阴虚火旺证,应首选——当归六黄汤。
25.治疗心悸瘀阻心脉证,应首选的方剂是——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6.治疗不寐痰热扰心证,首选的方剂是——黄连温胆汤。
27.治疗鼻衄热邪犯肺证,应首选的方剂是——桑菊饮。
28.治疗中风中经络肝阳上扰证,首选的方剂是——天麻钩藤饮。
29.治疗中风恢复期肝肾亏虚证,首选的方剂是——左归丸合地黄饮子。
30.治疗水肿湿热壅盛证,应首选的方剂是——疏凿饮子。
第六部分中医外科学.疔疮的特征——初起疮形如粟粒状脓头,坚硬根深。
2.痈的特征——初起光软无头,红肿疼痛,范围6~9cm。
3.丹毒的特征——初起皮肤片状红斑,边界清楚,压之褪色,抬手即复。
4.蛇串疮皮损特征是——皮损为簇集性水疱呈带状分布。
5.由于疖、疔引起的流注一般称——余毒流注。
6.有头疽若伴有消渴病,最易出现的变证是——内陷。
7.皮损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易转为慢性。其诊断是——湿疮。
8.一侧腰部皮肤有成簇状的丘疱疹,呈带状分布,疼痛剧烈。其诊断是——蛇串疮。
9.有头疽切开时常用切口——“井”字形。
0.丹毒的治疗原则是——凉血消肿、解毒化瘀。
.头面部丹毒首选——普济消毒饮。
2.发生在妊娠期的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之为——内吹乳痈。
3.乳痈热毒炽盛证最常用的方剂是——透脓散加减。
4.治疗乳岩冲任失调证,应首选的方剂是——二仙汤合开郁散。
5.多发结节并伴有甲亢的肉瘿,治疗宜采用的方法是——手术治疗。
6.瘀血、痰滞、浊气停留于机体组织间产生的结块是——瘤。
7.梅毒的杨梅疮在感染后出现的时间是——7~0周。
8.淋病临床特点是——尿道口刺痛,尿道口排出脓性分泌物。
9.瘾疹的皮损特点是——瘙痒性风团,发无定处,骤起骤退,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20.牛皮癣的皮损特点是——皮损呈圆形或多角形的扁平丘疹融合成片,极易形成苔藓样变
2.疥疮的皮损特点是——多见于皮肤薄嫩和皱褶处,夜间剧痒,在皮损处有灰白色或普通皮色的隧道。
22.使用膏药的主要优点是——富有黏性,能固定患部,使患部减少活动。
23.使用油膏的主要优点是——柔软、滑润,无板硬、黏着不适感。
24.治疗油风气滞血瘀证,应首选方剂是——通窍活血汤。
25.治疗油风肝肾不足证,应首选方剂是——七宝美髯丹。
26.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湿热瘀阻证,应首选的方剂是——二妙散合茵陈赤豆汤。
27.治疗虫咬皮炎热毒蕴结证,应首选的方剂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
28.直肠与肛管的交界线是——齿线。
29.肛旁突然剧痛,并出现肿物,触痛明显者为——血栓外痔。
30.结缔组织外痔的主要症状是——肛门异物感。
第七部分中医妇科学.月经产生最直接关系的脏腑是——脾、肝、肾。
2.身体无病,月经两个月一潮者,称为——并月。
3.与月经后期和月经过少的发病均有关的是——血虚。
4.瘀血引起经行头痛的特点是——头痛剧烈,痛如锥刺。
5.崩漏的主要机理是——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
6.经期延长阴虚血热证的发病机理是——阴虚内热,热扰冲任。
7.月经先后无定期的主要发病机理是——气血失调,血海蓄溢失常。
8.产后恶露不绝的主要病机是——气虚、血热、血瘀。
9.妇科疾病中核心的是——冲任督带损伤。
0.育龄期崩漏,多属——肾虚肝郁。
.围绝经期崩漏,多属——脾肾亏损。
2.妊娠八九个月,或腹中痛,痛定如常者,称为——临产。
3.妊娠期瘀阻胎元,使用活血化瘀药的原则是——衰其大半而止。
4.恶阻,口淡,呕吐清涎者,多为——脾胃虚弱。
5.月经后期虚寒证的选方——《金匮要略》温经汤。
6.月经过少血瘀证方选——桃红四物汤或通瘀煎。
7.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固阴煎。
8.治疗血热型月经过多的最佳选方是——保阴煎。
9.治疗经行头痛肝火证,应首选——羚角钩藤汤。
20.治疗痛经寒凝血瘀证,应首选——少腹逐瘀汤。
2.治疗痛经气血虚弱证,应首选——圣愈汤。
22.治疗经行吐衄肺肾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顺经汤。
23.治疗癥瘕痰湿瘀结证应首选的方剂是——苍附导痰丸合桂枝茯苓丸。
24.治疗产后身痛肾虚证,应首选方剂是——养荣壮肾丸。
25.治疗崩漏肾虚证,应首选——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26.治疗肾阳虚之不孕症,应首选——温胞饮。
27.治疗肾阴虚之不孕症,应首选——养精种玉汤。
28.治疗不孕症肾气虚证,应首选的方剂是——毓麟珠。
29.清热固经汤治疗崩漏的适应证候是——实热证。
30.虚证闭经的治疗原则是——补而通之。
第八部分中医儿科学.新生儿期是指——自从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
2.幼儿期是指——周岁至满3周岁。
3.学龄前期是指——3周岁后到7周岁。
4.猩红热典型的舌象是——草莓舌。
5.睡中露睛多属——脾虚气弱。
6.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
7.硬肿症好发于——生后7~0天的新生儿。
8.胎黄寒湿阻滞证的特点是——面目皮肤发黄,色泽晦暗。
9.胎黄气滞血瘀证常见——右胁下痞块,腹壁青筋暴露。
0.胎怯的基本治疗法则是——补肾培元。
.治疗寒湿阻滞证胎黄的基本法则是——温中化湿。
2.小儿时邪感冒的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高热恶寒,肌肉酸痛。
3.小儿外感风寒咳嗽的主要特点是——咳嗽频作,声重咽痒,咳痰清稀。
4.小儿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是——肺气闭郁。
5.与哮喘发病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肾。
6.治疗小儿风寒感冒的首选方是——荆防败毒散。
7.治疗痰湿咳嗽的首选方剂是——二陈汤。
8.治疗肺炎喘嗽风寒闭肺证应首选——华盖散加减。
9.寒性哮喘证的治法是——温肺散寒,化痰定喘。
20.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好发年龄是——~3岁。
2.鹅口疮好发于——新生儿。
22.鹅口疮心脾积热证证见——口舌白屑满布。
23.鹅口疮虚火上浮证证见——口舌白屑散在。
24.泄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
25.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变脏腑在——心肝脾肾。
26.积滞的病机是——食滞不化。
27.厌食的主要病机为——脾胃不和,纳化失职。
28.疳气的发病机制是——脾胃失和,纳化失健。
29.小儿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血虚不荣。
30.治疗口疮风热乘脾证的首选方剂是——银翘散。
3.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清热泻脾散。
32.夜啼的主要病因为——脾寒、心热、惊恐。
33.小儿常见汗证为——自汗,盗汗。
34.慢惊风的主要病位在——肝脾肾。
35.急惊风的“四证”是指——风、痰、热、惊。
36.尿频湿热下注证的治法为——清热利湿,通利膀胱。
37.小儿遗尿的治疗原则为——温补下元,固摄膀胱。
38.流行性腮腺炎的好发年龄为——3岁以上儿童。
39.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季节是——冬春。
40.流行性腮腺炎的主要病位是——足少阳经。
4.夏季热体温的特点——天气愈热,体温愈高。
42.治疗麻疹初热期首选方剂是——宣毒发表汤。
43.丹痧的治疗原则——清热解毒,清利咽喉。
44.水痘邪炽气营证治疗首选——清胃解毒汤。
45.治疗蛔虫病肠虫证的首选方剂是——使君子散。
第九部分针灸学.现存最早,较完善的针灸学专著是——《针灸甲乙经》。
2.《甲乙经》成书朝代及作者是——晋代—皇甫谧。
3.《针灸大成》的作者是——杨继州。
4.《十四经发挥》的作者是——滑伯仁。
5.《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作者是——王惟一。
6.手三阳经在上肢的排列按照前中后的顺序,依次是——阳明、少阳、太阳。
7.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8.十二经脉之海是——冲脉。
9.阳脉之海是——督脉。
0.阴脉之海是——任脉。
.具有约束纵行诸经脉功能的是——带脉。
2.别道奇行的经脉是——奇经八脉。
3.在经络系统中,具有离、入、出、合循行特点的是——十二经别。
4.腧穴的主治特点是——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5.属于腧穴特殊作用的是——大椎退热。
6.属于腧穴近治作用的是——腰痛取大肠俞。
7.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是——肩髎。
8.属于肺经的俞穴和募穴是——中府、肺俞。
9.属于膀胱经的俞穴和募穴是——中极、膀胱俞。
20.手太阴肺经的荥穴五行属性为——火。
2.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五行属性为——火。
22.足小趾外侧端,距趾甲根角旁约0.寸是——至阴。
23.脏腑经络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是——募穴。
24.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是——曲泽。
25.归属心经的穴组是——通里、少冲。
26.属于原络配穴的是——蠡沟、丘墟。
27.开“四关”穴是——合谷、太冲。
28.具有催乳功用的穴位是——少泽。
29.治疗舌强不语,暴喑的首选穴是——通里。
30.常用于治疗水湿病证的腧穴是——阴陵泉。
3.治疗目内眦,颈项之疾的穴组是——申脉、后溪。
32.治疗目外眦、颊颈之疾的穴组是——足临泣、外关。
33.治疗呕吐的基本穴组是——内关、足三里、中脘。
34.治疗实证晕厥常选用的配穴是——合谷、太冲。
35.治疗目赤肿痛属风热者,可配用的腧穴是——上星、少商。
36.治疗目赤肿痛属肝胆火盛者,可配用的腧穴是——行间、侠溪。
37.三棱针的操作方法是——点刺、挑刺、散刺、刺络。
38.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治疗咽喉肿痛的首选穴位是——少商。
39.散刺法为——三棱针操作法。
40.温和灸属于——回旋灸。
第十部分诊断学基础.胸痛伴发热,咳铁锈样痰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
2.胸痛伴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见于——食管癌。
3.慢性、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痛见于——消化性溃疡。
4.突发满腹疼痛伴肝浊音区消失应考虑——急性胃肠穿孔。
5.大叶性肺炎的痰液特征是——铁锈色痰。
6.肺水肿时的痰液特征是——粉红色泡沫状。
7.夜间咳嗽、咳痰比较明显者见于——肺结核。
8.咳嗽伴大量脓痰见于——支气管扩张。
9.我国最常见的咯血原因是——肺结核。
0.多次反复少量咯血,要警惕——支气管肺癌。
.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的是——喉头水肿。
2.混合性呼吸困难见于——重症肺炎。
3.劳累性呼吸困难见于——心源性呼吸困难。
4.呼吸困难伴咳粉红色泡沫痰见于——急性肺水肿。
5.呼吸困难伴大量咯血见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
第十一部分西医内科学.右心衰竭时典型的体征是——下垂性凹陷性水肿。
2.右心衰引起的淤血的主要器官——肝、脾、胃肠道。
3.心力衰竭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呼吸道感染。
4.心力衰竭患者水肿通常首先出现在——身体最低部位。
5.单纯二尖瓣狭窄患者可有——左室缩小或正常,左房扩大。
6.典型心绞痛胸部疼痛的部位是——胸骨体上段或中段的后方。
7.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最易合并——房室传导阻滞。
8.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患者应慎用的治疗——静脉滴注硝酸甘油。
9.心肌梗死控制休克首选的措施——补充血容量。
0.与幽门杆菌感染关系密切的疾病是——十二指肠溃疡。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上消化道出血。
2.胃溃疡四大并发症是——梗阻、穿孔、出血、癌变。
3.胃癌血行转移,首先转移到——肝脏。
4.肝癌的首发症状——肝区疼痛。
5.肝癌的组织学类型,最多见的是——肝细胞型。
第十二部分传染病学.属于乙类传染病但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疾病是——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2.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疾病是——肺孢子菌肺炎。
3.艾滋病肺部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肺孢子菌。
4.目前艾滋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联合抗病毒治疗。
5.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典型三大临床表现——发热、出血和急性肾损伤。
6.确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脑脊液培养阳性。
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
8.预防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关键措施是——防鼠、灭鼠。
9.确诊伤寒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是——血培养。
0.治疗伤寒应首选的药物是——环丙沙星。
.抢救脑型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首选的治疗措施是——降颅压,利尿。
2.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因素——霍乱肠毒素。
3.发生霍乱时,对疫区接触者的检疫期是——5天。
4.霍乱的典型临床表现——大量水样便,剧烈呕吐,无发热或明显腹痛。
5.消毒的种类主要有——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
第十三部分医学伦理学.医学道德的规范体系包括——医德的原则、规范和范畴等。
2.医学道德现象包括——医德意识现象、医德规范现象、医德活动现象。
3.医学道德的具体原则——不伤害原则;有利原则;公正原则;尊重原则。
4.医学道德的五种特征——科学性;服务性;继承性;实践性;时代性。
5.属于医务人员自我道德评价方式的是——内心信念。
6.道德的作用是——调节人与人的关系;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
7.医学道德评价的主要标准——疗效标准;社会标准;科学标准。
8.医德意识的集中体现是——医德原则和规范。
9.关于人体实验的国际性著名文件是——《赫尔辛基宣言》。
0.急诊科(室)的工作特点是——随机性强、时间性强、协作性强。
.医学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尊重病人的生命、尊重病人的人格、尊重病人的权利
2.医学道德关系包括——医务人员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与社会;医务人员与科学技术发展。
3.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的医学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的身心健康服务。”
4.临床药物使用中的道德标准——对症下药、剂量安全。合理配伍、细致观察。节约费用、公正分配。
5.对不伤害原则的解释,正确的是——不伤害原则要求对医学行为进行受益与伤害的权衡,把可控伤害控制在最低限度之内。
第十四部分卫生法规.我国依法制定卫生行政法规的国家机构是——国务院。
2.我国卫生法的作用是——维护社会卫生秩序、保障公共卫生利益、规范卫生行政行为。
3.根据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的不同,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
4.国家实行医师资格考试制度,目的是检查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学实践必须的基本专业知识与能力。
5.特殊药品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
6.除特殊需要外,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得超过多少日的常用量——3日。
7.依照《麻醉药品管理办法》的规定,麻醉药品的处方剂量,每张处方注射剂不得超过多少日的常用量——2日。
8.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或抑制,连续使用能产生依赖性的药品是——精神药品。
9.药品所含成分的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是——假药。
0.药品成分的含量与国家药品标准或者文都教.育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规定不符合的是——劣药。
.有权对收受药物经营企业财务的医务人员做出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的单位是——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2.不按规定使用麻醉药品、精神药物,情节严重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的处理是——吊销医师执业证书。
3.医疗机构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有权接受其报的单位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4.《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应予以隔离治疗的是——甲类传染病患者和病原携带者。
5.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应坚持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级负责、依靠科学、依法管理。
六盘水文都产品介绍
医护药类:
临床执业/助理、中西医执业/助理、中医执业/助理、口腔执业/助理、中医师承专长、乡村全科助理、执业药师、执业护士
卫生职称类:
初级护师、主管护师、药学初级士、药学初级师、药学主管、中药学初级士、中药学初级师、中药学主管、临床医学检验(士、师、中级)、放射医学技术(士、师、中级)、核医学技术(中级)、口腔医学主治医师、内科学主治医师、全科医学主治医师、中医内科学主治医师、泌尿外科主治医师、骨外科主治医师、妇产科主治医师
★六盘水文都医考中心:
六盘水市总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by/3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