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爆发期预防猩红热
猩红热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特征:发热,咽峡炎,草莓舌,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疹退后片状脱皮。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经由空气飞沫传播,也可由皮肤伤口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发病多见于小儿,以5~15岁居多。潜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临床症状: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头痛,咽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咽红肿,扁桃体上可见点状分泌物,软腭充血水肿,可有米粒大的红色斑疹或出血点。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状之一,多数自起病第1~2天出现,从耳后,颈底及上胸部开始,一日内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后于下肢。皮疹一般在48小时内到底达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续5~7天甚至更久。颌下及颈部淋巴结可肿大,有压痛。出疹时体温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时体温逐渐下降。
防御措施:春季是猩红热高发季节,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室内开窗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15分钟。一旦发病需隔离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吃稀软,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卫生,预防继发感染。
长按治疗皮肤病医院哪家好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by/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