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保健猩红热的临床症状及预防
关键词:猩红热
猩红热病因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A组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可侵及人体任何部位,链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人体,首先引起咽颊炎和扁桃体炎,在其产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并引起组织坏死。
临床表现
1.潜伏期:2~5天,平均3天2.临床表现⑴前驱期:起病急,有发热,重者体温可升到39℃~40℃。咽痛,扁桃体充血、发炎,可有脓性分泌物。整个口腔粘膜充血,舌质红,舌乳头红肿呈杨梅样,称“杨梅舌”。颈部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
⑵出疹期:皮疹为猩红热最重要的症候之一。发热数小时至一天后开始出疹。皮疹初见于耳后,颈及上胸部,然后迅速波及躯体及上肢,最后到下肢。皮疹呈弥漫性猩红色针尖大小点状疹,偶呈“鸡皮样”丘疹,患者常感觉瘙痒。皮疹间皮肤一片潮红,用手指按压后呈白色,数秒钟后恢复原状(指压痕阳性)。皮肤皱褶处如颈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处的皮疹密集、色深、形成线条,称为“帕氏线”。面部充血潮红,有少量点状疹,口鼻周围相形之下显得苍白,称:“口周苍白圈”。
⑶恢复期(脱皮期):于病程第一周末开始脱屑及脱皮,其顺序同出疹,一般经2-4周脱完,脱皮期开始时杨梅舌已消退。疹退及脱皮后无色素沉着。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发病多见于小儿,尤以5~15岁居多2.传播途径:⑴呼吸道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受冒、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均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呼吸道粘膜和肺,病原体主要通过飞沫、空气传播的,多发生在冬春季节。⑵消化道传染病:如细菌性痢疾、病毒性、伤寒、丝虫病和蛲虫病等均属于消化道传染病。这类传染病原体的原始部位是消化道及附属器官,病原体主要是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的。⑶血液传染病:也叫虫媒传染病,如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这类传染病病原体的原始寄生部位是血液和淋巴,病原体主要是通过媒介生物—吸血昆虫传播的。
猩红热的预防
1.猩红热的传染性极强,但目前尚还没有疫苗预防,因此应注意切断传染源。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尤其是儿童。一定要经常保持居室内空气新鲜,少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多去空气清新的花园玩耍或散步。2.猩红热患者应隔离治疗,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3.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应严密观察7~12日,有条件可做咽试培养,或预防性给予青霉素。
赞赏
长按鐧界櫆椋庢庝箞鍥炰簨鍖椾含姝h娌荤枟鐧界櫆椋庨渶瑕佸灏戦挶
转载请注明:http://www.nbwangzhong.com/jbby/13.html